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本文的框架结构 | 第10-11页 |
第2章 表外业务的概念及种类 | 第11-12页 |
·表外业务的概念 | 第11页 |
·表外业务的种类 | 第11-12页 |
第3章 表外业务风险的一般性分析 | 第12-16页 |
·表外业务风险的概念 | 第12-13页 |
·风险基本概念 | 第12页 |
·商业银行侧重的风险概念 | 第12-13页 |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的理解 | 第13页 |
·表外业务风险的种类 | 第13-15页 |
·风险分类的多种情况 | 第13页 |
·商业银行侧重的风险分类 | 第13-14页 |
·表外业务风险的主要种类 | 第14-15页 |
·表外业务风险的特点 | 第15-16页 |
第4章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方法及意义 | 第16-20页 |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含义 | 第16-17页 |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方法 | 第17-18页 |
·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 | 第17页 |
·承诺业务 | 第17-18页 |
·衍生金融工具业务 | 第18页 |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 第18-20页 |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有利于保障商业银行健康、快速发展 | 第18-19页 |
·积极管理表外业务风险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 | 第19页 |
·提高表外业务风险管理能力有利于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 第19-20页 |
·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是现代金融监管的必然要求 | 第20页 |
第5章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 第20-27页 |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 | 第21-24页 |
·表外业务收入占比较低 | 第21-22页 |
·业务品种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 第22页 |
·表外业务发展不平衡 | 第22-23页 |
·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23页 |
·表外业务市场交易主体不够成熟 | 第23页 |
·表外业务专业人才与先进技术缺乏 | 第23-24页 |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基本现状 | 第24页 |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导致宏观层次风险意识提高,微观层次风险意识相对淡薄 | 第24-25页 |
·内控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管理体系 | 第25页 |
·管理工具缺乏,尤其缺乏衍生金融工具等有效转移风险的手段 | 第25-26页 |
·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建全,监管手段和措施落后 | 第26页 |
·管理人才严重匾乏 | 第26页 |
·金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缺乏独立的风险和信用评估机构 | 第26-27页 |
第6章 次贷危机对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 第27-31页 |
·次贷危机对银行业的影响 | 第27-28页 |
·次贷危机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的挑战 | 第28-29页 |
·次贷危机对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 第29-30页 |
·透过次贷危机重新审视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 第30-31页 |
·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针对非传统业务的风险管理机制 | 第30页 |
·良好的风险文化内核是风险管理的灵魂 | 第30页 |
·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 第30-31页 |
第7章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改善措施 | 第31-39页 |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基本改善措施 | 第31-36页 |
·建立和完善表外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 第31页 |
·加强表外业务金融监管 | 第31-33页 |
·加强银行表外业务内控管理 | 第33-35页 |
·运用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新技术和新工具 | 第35页 |
·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银行员工素质 | 第35-36页 |
·全球金融危机的新情况下风险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 第36-39页 |
·信用风险控制 | 第36页 |
·市场风险控制 | 第36-37页 |
·流动性风险控制 | 第37页 |
·声誉风险控制 | 第37页 |
·依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不断提高银行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水平,提高机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 第37-38页 |
·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监管 | 第38-39页 |
第8章 结语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详细摘要 | 第4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