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白车身焊装自动线研究的背景 | 第14-15页 |
·白车身焊装自动线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汽车白车身焊装线的发展状况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乘用车白车身焊装工艺研究 | 第18-32页 |
·白车身概述 | 第18-20页 |
·白车身定义与特点 | 第18页 |
·白车身的分类及特点 | 第18-19页 |
·常见乘用车白车身的组成 | 第19-20页 |
·白车身制造工艺分类 | 第20-23页 |
·白车身焊接工艺 | 第23-27页 |
·点焊工艺 | 第23-25页 |
·弧焊工艺 | 第25-26页 |
·凸焊工艺 | 第26页 |
·其他先进焊接工艺 | 第26-27页 |
·白车身点焊焊接质量和工艺 | 第27-29页 |
·点焊失效形式与检查 | 第27-28页 |
·点焊质量评定标准 | 第28-29页 |
·点焊工艺参数的选择 | 第29页 |
·白车身焊点规划 | 第29-31页 |
·白车身的焊接工艺规程对车身精度的影响 | 第31页 |
·点焊工艺规程对白车身精度的影响 | 第31页 |
·弧焊对白车身精度的影响 | 第31页 |
·本章内容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白车身焊装线技术概述 | 第32-53页 |
·焊装线的组成 | 第32-42页 |
·焊装系统组成 | 第32页 |
·自动焊装线工位构成 | 第32-33页 |
·焊接夹具 | 第33-34页 |
·物流输送系统 | 第34-35页 |
·点焊焊钳 | 第35-39页 |
·焊装机器人特点与选型 | 第39-42页 |
·焊装线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 第42-44页 |
·自动焊装线与手动焊装线方案的比较 | 第44-45页 |
·焊装线布置方式 | 第45-46页 |
·焊装线的结构 | 第46-48页 |
·焊装自动线规划 | 第48-52页 |
·焊装线节拍规划 | 第48-49页 |
·焊装线设计规划 | 第49-50页 |
·焊装线工艺规划 | 第50-52页 |
·本章内容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基于ROBCAD 的焊装自动线方案设计及验证 | 第53-65页 |
·虚拟仿真平台现状 | 第53页 |
·系统仿真平台——ROBCAD 概述 | 第53-54页 |
·基于 ROBCAD 的焊装线方案系统设计与仿真 | 第54-63页 |
·ROBCAD 界面 | 第55-56页 |
·新建工位单元 CELL | 第56-57页 |
·ROBCAD 数据转换 | 第57-58页 |
·数据建模 | 第58-59页 |
·ROBCAD 三维LAYOUT 设计 | 第59-60页 |
·ROBCAD 焊装线设计与系统仿真 | 第60-61页 |
·基于 ROBCAD 的节拍与方案可行性分析 | 第61-63页 |
·离线编程(OLP)技术 | 第63-64页 |
·本章内容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焊装自动线评价方法研究 | 第65-74页 |
·综合评价方法 | 第65-66页 |
·焊装线模糊评价理论基础 | 第66-68页 |
·模糊数学基础 | 第66-67页 |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 | 第67-68页 |
·基于模糊评价的焊装线评价方法研究 | 第68-73页 |
·白车身主焊装线两种方案 | 第68-69页 |
·焊装线模糊评价模型 | 第69-70页 |
·指标因素隶属度 | 第70-71页 |
·AHP(层次分析)法权重分配 | 第71-72页 |
·合成运算 | 第72-73页 |
·本章内容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