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基于GIS和模型的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6页
 1 生态环境质量及其评价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基础第10-13页
   ·生态环境质量及其评价的基本内涵第10-11页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基础第11-13页
 2 国内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第13-18页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第13-15页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第15-16页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现状第16-17页
   ·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第17-18页
 3 南水北调沿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第18-19页
 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参考文献第20-26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6-34页
 1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第26-28页
   ·南水北调工程基础情况第26-27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江苏省境内工程基础情况第27-28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基础情况第27-28页
     ·江苏省境内工程基础情况第28页
 2 研究区域概况第28-30页
   ·自然环境条件第29页
   ·社会经济条件第29-30页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30-34页
   ·研究内容第30-31页
   ·研究方法第31-32页
   ·研究数据来源第32-34页
第三章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第34-46页
 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4-39页
   ·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第34-35页
   ·评价指标体系第35-36页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6-39页
 2 评价标准的选择第39-40页
 3 评价单元及评价方法的选择第40-43页
   ·评价单元第40-41页
   ·评价方法第41-43页
 4 结论第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第四章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相关指标模型的研究第46-64页
 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相关指标模型的确定第47-54页
   ·植被覆盖度第47-48页
     ·植被覆盖度的计算第47页
     ·植被覆盖度的分级标准第47-48页
   ·水土流失量第48-52页
     ·估算模型第48页
     ·估算模型中各因子的确定第48-51页
     ·水土流失的分级标准第51-52页
   ·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第52-54页
     ·降雨径流模型第52-53页
     ·土壤侵蚀模型第53页
     ·污染物负荷估算第53-5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4-58页
   ·植被覆盖度第54-55页
   ·水土流失量第55-56页
   ·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第56-58页
     ·溶解态污染负荷估算结果第56-58页
     ·颗粒态污染负荷估算结果第58页
     ·估算结果分析第58页
 3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第五章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第64-72页
 1 调水工程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综合指数第64-67页
 2 调水工程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各子系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第67-70页
 3 结论第70-72页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第72-78页
 1 讨论第72-73页
   ·调水工程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选择第72-73页
   ·调水工程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相关指标因子模型第73页
   ·调水工程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第73页
 2 结论第73-74页
 3 主要创新点第74页
 4 展望与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园景观更新研究
下一篇: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怠速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