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设计论文

以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园景观更新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研究背景第13-16页
     ·创意时代的来临第13-15页
     ·创意产业园的大量兴起第15页
     ·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景观保护与利用的矛盾第15-16页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第16-17页
     ·保护和利用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景观第16页
     ·促进城市复兴第16-17页
     ·塑造具有特色的创意产业园景观第17页
   ·研究概念的界定第17-19页
     ·创意产业第17页
     ·创意产业园第17-18页
     ·产业遗产第18页
     ·城市历史地段第18页
     ·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第18-19页
     ·景观第19页
     ·更新概念第19页
   ·研究的方法第19-20页
     ·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第19-20页
     ·联系、比较分析法第20页
     ·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第20页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20-22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研究框架第21-22页
   ·相关研究动态第22-24页
     ·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保护性再利用方向的研究第22页
     ·创意产业园方面的研究第22-24页
第二章 创意产业园研究综述第24-47页
   ·创意产业园产生的背景第24-27页
     ·经济背景第24-25页
     ·社会背景第25-27页
     ·文化背景第27页
   ·创意产业园的分类第27-32页
     ·按产业性质划分第28-29页
     ·按功能划分第29页
     ·按投资主体划分第29-30页
     ·根据物质载体、空间形态分第30-32页
   ·以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园的功能及特点第32-34页
     ·以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园的主要功能第32-34页
     ·以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园的特点第34页
   ·以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园创意阶层研究第34-38页
     ·创意阶层人群构成研究第35-36页
     ·创意阶层行为模式研究第36-37页
     ·创意阶层的心理需求第37-38页
   ·国内外以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园发展概况第38-44页
     ·国外创意产业园发展概况第38-40页
     ·我国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第40-44页
   ·以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园景观更新的价值第44-47页
     ·历史与社会价值第44-45页
     ·经济价值第45页
     ·艺术价值第45页
     ·环境价值第45-46页
     ·技术价值第46-47页
第三章 以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园景观更新案例研究第47-72页
   ·上海新十钢——与城市公园结合开发第47-52页
     ·区位条件第47页
     ·项目背景第47页
     ·景观规划第47-52页
     ·景观更新特色第52页
   ·上海2577创意大院——拥有历史保护建筑第52-56页
     ·区位条件第52页
     ·项目背景第52-53页
     ·景观规划第53-56页
     ·景观更新特色第56页
   ·上海滨江创意产业园——室外空间丰富第56-63页
     ·区位条件第56-57页
     ·项目背景第57页
     ·景观规划(一期)第57-62页
     ·景观更新特色第62-63页
   ·上海同乐坊——由弄堂工厂演化而来第63-66页
     ·区位条件第63页
     ·项目背景第63页
     ·景观规划第63-66页
     ·景观更新特色第66页
   ·上海八号桥——室外空间有限,景观向空中发展第66-71页
     ·区位条件第66页
     ·项目背景第66-67页
     ·景观规划第67-70页
     ·景观更新特色第70-71页
   ·小结第71-72页
第四章 以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园景观更新途径研究第72-92页
   ·景观更新原则研究第72-75页
     ·整体性第72页
     ·开放性第72-73页
     ·可持续性第73页
     ·可识别性第73-74页
     ·时代性第74页
     ·经济性第74页
     ·多样性第74-75页
   ·景观更新程序研究第75-81页
     ·前期准备,资料收集第75-76页
     ·综合分析,统一规划第76-79页
     ·分步实施,重点更新第79-80页
     ·科学管理,用后评价第80-81页
   ·景观更新方法研究第81-89页
     ·生态设计方法第81-82页
     ·可持续发展方法第82页
     ·后现代艺术第82-84页
     ·工业遗产保护第84-85页
     ·公众参与第85-86页
     ·人性化设计第86页
     ·乡土化设计第86-87页
     ·文脉主义第87页
     ·隐喻与象征的手法第87-88页
     ·中国传统造园技法第88-89页
   ·景观更新模式探讨第89-91页
     ·以保护为主,强调新旧协调的景观更新模式第89-90页
     ·以改造为主,强调新旧对比的景观更新模式第90页
     ·以改造为主,强调全面更新的景观更新模式第90-91页
   ·小结第91-92页
第五章 以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园景观更新策略研究第92-132页
   ·选址——因地制宜,各取所需第92-95页
     ·选址与城市空间的关系第92-93页
     ·选址的原则第93页
     ·选址第93-95页
   ·景观的形成演变——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第95-97页
     ·自下而上,逐步推进第95-96页
     ·自上而下,快速演变第96-97页
   ·景观布局研究第97-99页
     ·以建筑为核心的景观布局第97页
     ·以室外空间为核心的景观布局第97-99页
     ·多核心的景观布局第99页
   ·景观空间研究第99-108页
     ·景观空间的类型第99-100页
     ·景观空间的性质第100-102页
     ·景观空间的序列第102-105页
     ·景观空间的规模与尺度第105-108页
   ·景观要素更新研究第108-126页
     ·建筑景观——凤凰的涅槃第108-115页
     ·绿化景观——简约的唯美第115-118页
     ·水体景观——灵动的音符第118-119页
     ·道路景观——完善的网络第119-121页
     ·环境小品——多彩的艺术第121-122页
     ·色彩景观——奇妙的韵律第122-124页
     ·材质景观——新旧的互动第124-125页
     ·案名景观——多样的风采第125-126页
   ·景观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126-131页
     ·存在的问题第126-128页
     ·对策及建议第128-131页
   ·小结第131-132页
第六章 南京红山创意工厂使用后评价第132-147页
   ·项目概况第132页
     ·区位选址与产业定位第132页
     ·景观形成演变第132页
   ·景观更新第132-136页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第132-133页
     ·交通组织第133页
     ·建筑景观更新第133-134页
     ·绿化景观更新第134页
     ·水体景观更新第134-135页
     ·环境小品更新第135-136页
     ·色彩景观更新第136页
     ·材质景观更新第136页
   ·园区使用后评价第136-145页
     ·研究的步骤第136-138页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第138-144页
     ·评价小结第144-145页
   ·小结第145-147页
结语第147-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1页
附录第151-153页
致谢第153-15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江南水乡乡村景观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为例
下一篇:基于GIS和模型的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生态环境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