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风险投资基金与风险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 | 第13-19页 |
(一) 风险投资基金概述 | 第13-15页 |
1.基金的概念 | 第13-14页 |
2.投资基金的概念 | 第14页 |
3.风险投资与风险投资基金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 风险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 | 第15-16页 |
1.公司型风险投资基金及其组织形式 | 第15-16页 |
2.契约型风险投资基金及其组织形式 | 第16页 |
3.有限合伙型风险投资基金及其组织形式 | 第16页 |
(三) 三种风险投资基金组织形式的比较分析 | 第16-19页 |
1.组织机构和资本的稳定性比较 | 第17页 |
2.对基金管理者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比较 | 第17-18页 |
3.收益与成本比较 | 第18页 |
4.运作效率比较 | 第18-19页 |
二、有限合伙型风险投资基金的法律构造与制度功能分析 | 第19-29页 |
(一) 有限合伙的基本理论 | 第19-21页 |
1.有限合伙的概念 | 第19页 |
2.有限合伙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9-21页 |
(二) 美国有限合伙型风险投资基金的法律构造 | 第21-23页 |
1.美国有限合伙型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 | 第21页 |
2.美国有限合伙型风险投资基金基本的典型框架 | 第21-22页 |
3.有限合伙型风险投资基金的法律关系分析 | 第22-23页 |
(三) 美国有限合伙型风险投资基金的功能 | 第23-29页 |
1.有限合伙协议灵活安排保障了风险投资基金的运行 | 第24-25页 |
2.混合责任形式能够满足各主体的利益需求 | 第25-26页 |
3.有限合伙制内部治理结构的设计能降低成本 | 第26-29页 |
三、我国有限合伙型风险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的设立及发展现状 | 第29-34页 |
(一) 我国有限合伙型风险投资基金立法 | 第29-33页 |
1.《合伙企业法》修改前规章与地方性法规的先行突破 | 第29-31页 |
2.全国人大立法的突破——《合伙企业法》对有限合伙的确认 | 第31-33页 |
(二) 我国有限合伙型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 | 第33-34页 |
四、我国有限合伙型风险投资基金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 第34-43页 |
(一) 关于有限合伙人出资制度 | 第34-36页 |
1.有限合伙人的出资承诺制 | 第35页 |
2.关于"无过错离婚"条款 | 第35-36页 |
(二) 关于有限合伙人的有限责任 | 第36-39页 |
1."安全港"条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 第36-38页 |
2.法条之间的冲突与完善 | 第38-39页 |
(三) 对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基本权利义务的规定 | 第39-43页 |
1.有限合伙人的份额转让权 | 第39-40页 |
2.有限合伙人的监督权 | 第40-41页 |
3.有限合伙人分配顺序优先 | 第41-42页 |
4.普通合伙人的信义义务 | 第42页 |
5.有限合伙人的权利救济 | 第42-43页 |
五、完善我国有限合伙型风险投资基金发展的宏观环境 | 第43-52页 |
(一) 信用环境的完善 | 第44-46页 |
1.完善我国信用体系 | 第44-45页 |
2.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 第45-46页 |
(二) 监管环境的完善 | 第46-47页 |
1.设立监管主体 | 第46-47页 |
2.设立风险投资行业协会 | 第47页 |
(三) 政策及法律环境的完善 | 第47-52页 |
1.税收制度 | 第48-49页 |
2.有限合伙型风险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 | 第49-50页 |
3.有限合伙型风险投资基金的退出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