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宽恕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绪论 | 第10-13页 |
(一) 本文研究对象的一些说明 | 第10-12页 |
(二) 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 第12-13页 |
二、反垄断宽恕制度的一般理论 | 第13-27页 |
(一) 反垄断宽恕制度的涵义及特征 | 第13-18页 |
1. 反垄断宽恕制度的涵义 | 第13-15页 |
2. 反垄断宽恕制度的特征 | 第15-18页 |
(二) 反垄断宽恕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18-21页 |
1. 反垄断宽恕制度的法理分析 | 第18-20页 |
2. 反垄断宽恕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 第20-21页 |
(三) 反垄断宽恕制度的前提条件 | 第21-27页 |
1. 严厉的惩罚措施 | 第22-24页 |
2. 被反垄断部门查处的巨大风险 | 第24-25页 |
3. 宽恕规则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 | 第25-27页 |
三、反垄断宽恕制度的国际经验 | 第27-41页 |
(一) 美国、欧盟及其他国家的宽恕制度概况 | 第27-34页 |
1. 美国的宽恕制度 | 第27-30页 |
2. 欧盟的宽恕制度 | 第30-32页 |
3. 其他国家的宽恕制度 | 第32-34页 |
(二) 国外反垄断宽恕制度的先进经验 | 第34-41页 |
1. 标记制度 | 第34-36页 |
2. 对申请者不同情况的区别待遇 | 第36-37页 |
3. “胡芦卜加大棒”政策 | 第37-39页 |
4. 保密措施(confidentiality) | 第39-41页 |
四、我国反垄断宽恕制度的完善 | 第41-51页 |
(一) 我国反垄断法框架下宽恕制度的实证分析 | 第41-45页 |
1. 我国对反垄断宽恕制度的引进 | 第41-42页 |
2. 反垄断宽恕制度实行的困境 | 第42-45页 |
(二) 我国反垄断宽恕制度完善的建议 | 第45-51页 |
1. 完善我国反垄断宽恕制度的实体性规定 | 第45-49页 |
2. 完善我国反垄断宽恕制度的程序性规定 | 第49-51页 |
结束语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