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引导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3.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生活方式的理论概述 | 第18-23页 |
·生活方式的理论渊源 | 第18-19页 |
·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内涵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现状分析 | 第23-34页 |
·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特点 | 第23-28页 |
·政治参与 | 第23-24页 |
·学习方式 | 第24-25页 |
·消费情况 | 第25-26页 |
·休闲娱乐 | 第26-27页 |
·恋爱择偶 | 第27-28页 |
·大学生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 | 第28-34页 |
·政治参与度不高 | 第28-29页 |
·学习动力不足 | 第29-30页 |
·消费结构多元化、分层化 | 第30-31页 |
·休闲生活格调低俗化 | 第31-32页 |
·性观念、性行为开放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大学生生活方式问题成因分析 | 第34-41页 |
·社会环境因素 | 第34-36页 |
·社会不良生活方式的诱导 | 第34页 |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 第34-35页 |
·多元文化的冲击 | 第35-36页 |
·大学教育因素 | 第36-37页 |
·高校生活方式教育的缺失 | 第36页 |
·教育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 第36页 |
·高校内部资源投入不足 | 第36-37页 |
·家庭教育引导 | 第37-38页 |
·教育和沟通方式不当 | 第37页 |
·教育观念存在误区 | 第37-38页 |
·家长行为失范 | 第38页 |
·大众传媒影响 | 第38-39页 |
·主流价值观念弱化 | 第38页 |
·人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 | 第38-39页 |
·社会奢靡消费的误导 | 第39页 |
·自律精神欠缺 | 第39-41页 |
·从众和盲目攀比之风盛行 | 第39-40页 |
·非理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 第40页 |
·独生子女耐挫能力较差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教育和引导 | 第41-55页 |
·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构建目标 | 第41-44页 |
·文明 | 第41-42页 |
·健康 | 第42页 |
·和谐 | 第42-43页 |
·低碳 | 第43-44页 |
·加强大学生生活价值观教育 | 第44-49页 |
·积极的政治观 | 第44-45页 |
·科学的学习观 | 第45-46页 |
·正确的消费观 | 第46-47页 |
·良好的休闲观 | 第47-48页 |
·理性的恋爱观 | 第48-49页 |
·大学生科学生活方式的引导途径 | 第49-55页 |
·净化社会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第49-50页 |
·加强思想教育建设,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 第50-51页 |
·改善家庭教育,建立新型亲情关系 | 第51-52页 |
·加强自律教育,树立高尚的生活目标 | 第52-53页 |
·树立环境伦理意识,确立环保型生活理念 | 第53-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发表论文、参加科研情况 | 第59-60页 |
附录: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问卷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