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论 | 第10-16页 |
·选题动因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动因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股票期权概述 | 第16-28页 |
·股票期权的涵义和分类 | 第16-18页 |
·股票期权的涵义 | 第16页 |
·股票期权的分类 | 第16-18页 |
·股票期权的特点 | 第18-19页 |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 第19-28页 |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运行机理 | 第22-24页 |
·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正负效应 | 第24-28页 |
3 股票期权方案的技术设计 | 第28-44页 |
·股票期权的股票来源和授予对象 | 第28-29页 |
·股票来源 | 第28页 |
·授予对象 | 第28-29页 |
·股票期权的授予标准和额度 | 第29-32页 |
·授予标准 | 第29-30页 |
·授予额度 | 第30-32页 |
·股票期权的定价区间和定价模式 | 第32-40页 |
·定价区间 | 第33-35页 |
·定价模式 | 第35-40页 |
·股票期权的行权方式和有效期 | 第40-41页 |
·行权方式 | 第40-41页 |
·有效期 | 第41页 |
·股票期权的权力变更和披露 | 第41-44页 |
·权力变更 | 第41-43页 |
·披露 | 第43-44页 |
4 股票期权的实践 | 第44-54页 |
·股票期权的美国实践 | 第44-45页 |
·股票期权的产生 | 第44页 |
·股票期权的发展 | 第44-45页 |
·股票期权出现的困难与新问题 | 第45页 |
·股票期权的中国实践 | 第45-54页 |
·北京模式 | 第46-47页 |
·上海模式 | 第47-49页 |
·武汉模式 | 第49-50页 |
·股权分置模式 | 第50-54页 |
5 我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建设的缺陷和建议 | 第54-63页 |
·我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建设的缺陷 | 第54-56页 |
·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 | 第54页 |
·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 | 第54-55页 |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 第55-56页 |
·经营者的业绩评价体系尚不健全 | 第56页 |
·完善我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建设的建议 | 第56-63页 |
·完善资本市场 | 第56-57页 |
·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 | 第57页 |
·健全法人治理机构 | 第57-58页 |
·完善业绩评价体系 | 第58-63页 |
6 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