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动因与路径选择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5页 |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阐释 | 第7-11页 |
二、中国政府改革的时代契机 | 第11-12页 |
三、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与模式定位 | 第12-15页 |
第一章 解读中国特色新公共服务型政府 | 第15-33页 |
第一节“中国特色”释义:公共服务中西比较视角 | 第15-20页 |
一、起点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共服务 | 第15-16页 |
二、指导思想的特色: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发展 | 第16页 |
三、公共服务目标的深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第16-17页 |
四、公共服务主体: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 第17-18页 |
五、公共服务的价值诉求: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 | 第18-19页 |
六、公共政策的决策力与持续性:一党执政的相对优势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中国特色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一、中国化的理论奠基 | 第20-23页 |
二、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启示 | 第23-27页 |
第三节 中国特色新公共服务型政府内涵的厘清 | 第27-33页 |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根本前提 | 第27-28页 |
二、服务而不是过度干预 | 第28页 |
三、有限度的公共服务市场化 | 第28-29页 |
四、民主法治的价值与作用 | 第29-30页 |
五、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 | 第30-33页 |
第二章 中国特色新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动因及原则 | 第33-44页 |
第一节 中国特色新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动因 | 第33-40页 |
一、政府内部动因 | 第33-36页 |
二、政府外部推力 | 第36-40页 |
第二节 中国特色新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原则 | 第40-44页 |
一、普适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41页 |
二、公平与适度的原则 | 第41-42页 |
三、平等参与、协调一致的原则 | 第42页 |
四、民主法治与廉洁效能的原则 | 第42页 |
五、代际公平原则 | 第42-44页 |
第三章 中国特色新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路径选择 | 第44-64页 |
第一节 政府的公共服务化转型 | 第44-52页 |
一、政府职能与机构的科学配置 | 第44-45页 |
二、公务员公仆角色的重塑 | 第45-48页 |
三、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的转变 | 第48-50页 |
四、公共服务中长期供给战略的设计 | 第50-52页 |
第二节 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提升 | 第52-56页 |
一、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的转变 | 第53-55页 |
二、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化 | 第55-56页 |
第三节 实现路径的外部支撑 | 第56-64页 |
一、社会力量的成长 | 第57-60页 |
二、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向 | 第60-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