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7页
   ·引言第7-9页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及工作原理第9-12页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第9-10页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第10页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0-12页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优点和缺点第12-14页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优点第12-13页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缺点第13-14页
   ·本论文的工作第14-15页
 参考文献第15-17页
第二章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概述第17-30页
   ·Hartree-Fock 方法第17-20页
     ·绝热近似第18页
     ·Hartree-Fock 近似第18-20页
   ·密度泛函理论第20-23页
     ·Hohenberg-Kohn 定理第20页
     ·Kohn-Sham 方程第20-21页
     ·自洽计算第21-22页
     ·局域密度近似和广义梯度近似第22-23页
   ·赝势平面波方法第23-25页
     ·对模守恒赝势的讨论第23-24页
     ·超软赝势第24-25页
   ·能带电子的平面波基底展开第25-26页
   ·结构优化第26页
   ·VASP 程序包的简单介绍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30页
第三章 Li_(4+x)Ti_5O_(12) 的深度嵌锂的特性研究第30-40页
   ·引言第30-31页
   ·理论计算方法和计算模型第31页
   ·Li_(4+x)Ti_5O_(12) 体态几何及电子结构第31-37页
     ·Li_(4+x)Ti_5O_(12) 晶体几何结构和晶格参数第31-33页
     ·平均嵌入电压第33-34页
     ·电子结构第34-37页
   ·本章总结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第四章 Li_4Ti_5O_(12) 表面电子结构与稳定性第40-48页
   ·引言第40页
   ·计算方法和表面模型第40-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6页
     ·表面几何结构第41-42页
     ·表面截断能第42-43页
     ·电子结构第43-46页
   ·本章总结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绿色条件下三溴吡啶催化有机反应的研究
下一篇:杜仲叶总提物双向调节骨代谢平衡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