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语表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第13-18页 |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及其分类 | 第13-14页 |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 | 第14-16页 |
·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细胞学基础 | 第16-18页 |
·成骨细胞 | 第16-17页 |
·破骨细胞 | 第17-18页 |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第18-19页 |
·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 第19-22页 |
·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 第19-20页 |
·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实验研究 | 第20-21页 |
·杜仲与杜仲叶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 | 第22页 |
·防治骨质疏松症药物的药效学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动物模型 | 第22-23页 |
·细胞模型 | 第23-25页 |
·成骨细胞分离培养 | 第23-24页 |
·破骨细胞分离培养 | 第24-25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杜仲叶总提物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的影响 | 第26-36页 |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实验动物 | 第26页 |
·主要试剂 | 第26-27页 |
·主要设备和器材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27-28页 |
·杜仲叶总提物的制备及其实验浓度范围的确定 | 第28页 |
·象牙骨片的处理 | 第28页 |
·破骨细胞的分离 | 第28-29页 |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 | 第29页 |
·实验分组 | 第29-30页 |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阳性细胞计数 | 第30页 |
·骨片吸收陷窝分析 | 第30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30-31页 |
·实验结果 | 第31-32页 |
·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 | 第31页 |
·TRAP 染色阳性细胞计数 | 第31-32页 |
·骨片吸收陷窝计数 | 第32页 |
·讨论 | 第32-35页 |
·破骨细胞的分离培养 | 第32-33页 |
·不同浓度杜仲叶总提物对破骨细胞的影响 | 第33-34页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杜仲叶总提物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 第36-50页 |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实验动物 | 第36页 |
·主要试剂 | 第36-37页 |
·主要设备和器材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42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37-38页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 | 第38-39页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原代培养 | 第38页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传代培养 | 第38-39页 |
·诱导成骨分化分组 | 第39页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39页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鉴定 | 第39-41页 |
·碱性磷酸酶(ALP)染色 | 第39-40页 |
·钙结节染色 | 第40-41页 |
·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 第41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41-42页 |
·实验结果 | 第42-44页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 第42页 |
·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 | 第42页 |
·钙结节染色结果 | 第42-43页 |
·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9页 |
·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 | 第44-45页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材料来源的选择 | 第45页 |
·高、中、低浓度杜仲叶总提物对BMSCs 向成骨分化的影响 | 第45-47页 |
·中医学对骨髓与骨关系的认识 | 第47-48页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附图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