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力学论文--结构动力学论文

高速列车对建筑结构的振动影响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22页
   ·高速铁路发展概况第8-10页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第8-9页
     ·国内高速铁路发展概况第9-10页
   ·车辆与结构相互作用研究概况第10-13页
     ·早期的车桥耦合振动研究第11页
     ·铁路车桥系统耦合振动研究的现状第11-13页
   ·列车引起的振动影响第13-14页
     ·对人体的影响第13-14页
     ·对建筑物本身安全的影响第14页
     ·对精密仪器的影响第14页
   ·高速铁路客运站发展概况第14-16页
   ·研究对象第16-19页
     ·新广州站工程概况介绍第16-17页
     ·新广州站结构布置及特点第17-19页
   ·研究思路第19-22页
第2章 高速列车引起的振动评价标准第22-30页
   ·引言第22页
   ·环境振动问题评价标准第22-25页
     ·基于ISO 2631人体舒适的振动控制标准第22-24页
     ·基于德国《DIN4150规范》建筑物安全的振动控制标准第24-25页
   ·车桥振动问题评价标准第25-28页
     ·列车运行安全性与乘坐舒适性评判标准第25-28页
     ·桥梁动力响应限值第28页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3章 车—桥系统耦合振动分析第30-48页
   ·引言第30-31页
   ·建模参数的选取第31-34页
     ·轨道不平顺第31-33页
     ·阻尼第33-34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单元的划分第34-37页
     ·车辆空间振动分析模型第34-36页
     ·桥梁空间振动分析模型第36-37页
   ·桥梁自振特性分析第37-40页
   ·车—桥时变系统空间振动响应分析第40-47页
     ·计算工况第40页
     ·计算结果第40-46页
     ·分析结论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车辆—桥梁—结构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第48-64页
   ·引言第48页
   ·分析思路及理论依据第48-49页
     ·分析思路第48页
     ·理论依据第48-49页
   ·桥梁上轨道各节点的激励力时程第49-50页
   ·桥梁-站房结构的分析思路第50页
   ·桥梁-站房结构模型的建立第50-55页
     ·新广州站站房候车大厅楼板划分第55页
   ·模型参数选取及计算工况的拟定第55-62页
     ·计算参数选取第55-58页
     ·计算工况和参数设定第58-62页
   ·自振特性分析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高速列车对建筑结构的振动影响计算与分析第64-108页
   ·引言第64页
   ·整体模型与分模型的振动响应比较第64-68页
     ·候车大厅楼板全范围内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最大值比较第64页
     ·候车大厅楼板位移、加速度沿横轨方向的分布与衰减情况比较第64-68页
   ·候车大厅楼板全范围内的位移和加速度最大值第68-70页
     ·C1轴单线行车第68-69页
     ·C1轴双线行车第69页
     ·C1轴双线行车+E2轴双线行车第69-70页
     ·C1轴双线行车+E2轴双线行车+部分到发线双线行车第70页
     ·C1轴双线行车+E2轴双线行车+全部到发线行车第70页
   ·候车大厅楼板在列车行至站房中部时的典型变形图第70-75页
     ·C1轴单线行车第70-72页
     ·C1轴双线行车第72-73页
     ·C1轴双线行车+E2轴双线行车第73-75页
   ·候车大厅楼板位移、加速度沿横轨方向的分布与衰减规律第75-96页
     ·C1轴单线行车第75-83页
     ·C1轴双线行车+E2轴双线行车第83-90页
     ·C1轴双线行车+E2轴双线行车+全部到发线行车第90-96页
   ·候车大厅楼板梁上响应与板上响应的比较第96-97页
   ·候车大厅楼板特征点的位移与加速度典型时程第97-102页
     ·C1轴单线行车第98-99页
     ·C1轴双线行车第99-101页
     ·C1轴双线行车+E2轴双线行车第101-102页
   ·候车大厅楼板结构内力分析第102-105页
     ·C1轴单线行车第102-103页
     ·C1轴双线行车第103-104页
     ·C1轴双线行车+E2轴双线行车第104-105页
   ·列车激励下候车大厅楼板振动安全性及乘客人体舒适性分析第105-107页
     ·基于德国《DIN4150规范》建筑物安全的振动控制标准的评价第105页
     ·基于ISO 2631/1-1985人体舒适的振动控制标准的评价第105-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12页
   ·结论第108-109页
   ·展望第109-112页
     ·对高速列车对建筑结构的振动影响的后续研究第109-110页
     ·对车—桥动力仿真通用软件开发第110-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时变裂缝宽度计算
下一篇:深基坑变形预测模型研究及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