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5页 |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 | 第8-9页 |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的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国外关于短期荷载作用下裂缝宽度研究现状简介 | 第10-11页 |
·国内关于短期荷载作用下裂缝宽度研究现状简介 | 第11-13页 |
·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研究 | 第13-14页 |
·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增长机理 | 第14-15页 |
·混凝土时变特性概述 | 第15-18页 |
·混凝土的收缩 | 第15-16页 |
·混凝土的徐变与松弛 | 第16-18页 |
·混凝土收缩、徐变研究现状及分析方法 | 第18-22页 |
·混凝土收缩、徐变研究现状 | 第18页 |
·混凝土收缩徐变分析方法 | 第18-22页 |
·研究时变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计算的意义 | 第22-23页 |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23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现有裂缝宽度计算理论及规范计算方法 | 第25-40页 |
·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宽度计算理论 | 第25-33页 |
·粘结滑移理论 | 第25-28页 |
·无粘结滑移理论 | 第28-31页 |
·粘结滑移—无滑移综合理论 | 第31-32页 |
·实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各规范关于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 | 第33-39页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第33-35页 |
·《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 第35-36页 |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第36-37页 |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第37页 |
·《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 | 第37页 |
·ACI318-05(美国混凝土协会规范) | 第37-38页 |
·《欧洲混凝土委员会-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规范》 | 第38页 |
·Eurocode2(欧洲规范2) | 第38页 |
·BS5400-4-1990(英国桥梁规范) | 第38-39页 |
·前苏联规范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加载时刻受弯构件裂缝宽度计算 | 第40-52页 |
·受弯构件截面应力计算 | 第40-43页 |
·受弯构件未开裂时截面应力计算 | 第40-41页 |
·开裂后截面应力计算 | 第41-43页 |
·加载时刻裂缝宽度计算模型 | 第43-45页 |
·受弯构件加载时刻裂缝宽度计算 | 第45-49页 |
·受弯构件恒载作用下各截面应力计算 | 第45-46页 |
·受弯构件恒载作用下平均裂缝宽度计算 | 第46-49页 |
·受弯构件恒载作用下最大裂缝宽度计算 | 第49页 |
·受弯构件加载时刻受压区高度函数计算 | 第49-51页 |
·裂缝间截面平均曲率计算 | 第49-50页 |
·裂缝间受压区高度函数计算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受弯构件时变裂缝宽度计算 | 第52-72页 |
·混凝土时变本构方程 | 第52-53页 |
·任意t时刻裂缝截面受压区高度方程 | 第53-56页 |
·裂缝截面受压区高度的求解及应力应变和曲率求解 | 第56-57页 |
·任意t时刻裂缝间截面应变(力)求解 | 第57-62页 |
·受弯构件裂缝间中间截面钢筋应力求解 | 第57-60页 |
·受弯构件裂缝间截面钢筋应力求解 | 第60-62页 |
·裂缝间受拉混凝土应变(力)求解 | 第62-67页 |
·混凝土应力松弛函数 | 第62-63页 |
·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应变计算 | 第63-66页 |
·关于裂缝高度的探讨 | 第66-67页 |
·考虑收缩徐变及松弛等时变影响的长期裂缝宽度计算 | 第67-69页 |
·基于力学模型的长期裂缝宽度实用计算公式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算例及分析 | 第72-87页 |
·南京工学院试验简介 | 第72-75页 |
·试验过程及方法 | 第72-73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裂缝宽度理论计算方法及结果 | 第75-82页 |
·理论计算条件及方法 | 第75-77页 |
·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77-82页 |
·裂缝宽度理论值与试验值对比分析 | 第82-85页 |
·本文方法与规范方法理论计算值对比分析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第87-8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 第87页 |
·今后的工作及努力的方向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