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客车车身结构正面碰撞有限元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 ·汽车安全性 | 第10-11页 |
| ·国内外汽车碰撞仿真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外汽车碰撞仿真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汽车碰撞仿真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 第12-15页 |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显式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 第17-27页 |
| ·ANSYS/LS-DYNA简介 | 第17-19页 |
| ·ANSYS/LS-DYNA的发展历史 | 第17-18页 |
| ·ANSYS/LS-DYNA软件的功能 | 第18页 |
| ·ANSYS/LS-DYNA的应用 | 第18-19页 |
| ·显式有限元算法及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 ·物质描述与运动方程 | 第19页 |
| ·守衡方程 | 第19-20页 |
| ·非线性有限元的基本控制方程 | 第20页 |
| ·显式有限元时间积分算法 | 第20-25页 |
| ·接触界面的处理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客车正面碰撞的研究内容 | 第27-32页 |
| ·正面碰撞中乘员损伤机理 | 第27-28页 |
| ·乘员伤害评价指标 | 第28页 |
| ·正面碰撞中客车的变形特点 | 第28-32页 |
| ·客车车身结构的特点 | 第28-29页 |
| ·客车前部车厢内布置 | 第29-30页 |
| ·正面碰撞中理想的车体结构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基本构件的吸能特性对比分析 | 第32-40页 |
| ·车身结构的基本构件 | 第32-33页 |
| ·碰撞对比分析 | 第33-38页 |
| ·不同截面形状的对比分析 | 第33-34页 |
| ·不同壁厚的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 ·不同材料的对比分析 | 第36-38页 |
| ·提高构件吸能特性的措施 | 第38-40页 |
| 第五章 客车车身结构正面碰撞分析 | 第40-69页 |
| ·汽车碰撞有限元分析流程 | 第40-42页 |
| ·车身结构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 ·整车参数 | 第42页 |
| ·建立三维实体模型 | 第42-44页 |
| ·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4-57页 |
| ·有限元模型的简化 | 第44-45页 |
| ·材料模型的选择 | 第45-48页 |
| ·网格划分 | 第48-53页 |
| ·载荷处理 | 第53-54页 |
| ·零部件间的连接 | 第54页 |
| ·计算参数的设定 | 第54-57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7-69页 |
| ·碰撞变形分析 | 第57-64页 |
| ·能量及速度变化 | 第64-66页 |
| ·加速度变化 | 第66-69页 |
| 第六章 改进分析 | 第69-81页 |
| ·改进方案 | 第69-70页 |
| ·改进前、后对比分析 | 第70-75页 |
| ·改进前、后变形对比 | 第70-73页 |
| ·改进前、后加速度对比 | 第73-75页 |
| ·客车保险杠 | 第75-78页 |
| ·保险杠的缓冲吸能分析 | 第76-78页 |
| ·分析结果评价 | 第78-79页 |
| ·下一步改进的建议 | 第79-81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