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英文缩略表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生物柴油简介 | 第11-15页 |
| ·生物柴油的特性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生物柴油的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 ·欧盟 | 第12页 |
| ·美国和巴西 | 第12-13页 |
| ·加拿大、日本 | 第13页 |
| ·其他国家 | 第13页 |
| ·中国 | 第13-15页 |
| ·生物柴油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 ·均相催化 | 第16-18页 |
| ·酸催化法 | 第16-17页 |
| ·碱催化法 | 第17-18页 |
| ·生物催化法 | 第18-19页 |
| ·超临界法 | 第19-20页 |
| ·多相催化 | 第20-23页 |
| ·固体酸催化法 | 第20-21页 |
| ·固体碱催化法 | 第21-23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固体碱催化剂的制备工艺 | 第25-40页 |
| 1 前言 | 第2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 ·主要原料与仪器 | 第25-26页 |
| ·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 ·油脂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6页 |
| ·实验用油平均分子量的测定 | 第26页 |
| ·固体碱强度测定 | 第26页 |
| ·固体碱催化剂活性的测定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 ·固体碱催化剂的常规制备 | 第27页 |
| ·固体碱催化剂的微波制备 | 第27页 |
| ·酯交换反应 | 第27页 |
| ·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单因素探讨 | 第27-29页 |
| ·传统煅烧方法 | 第27-28页 |
| ·正交试验优化催化剂制备工艺条件 | 第28页 |
| ·微波制备方法 | 第28-29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8页 |
| ·实验用油的理化指标 | 第29页 |
| ·固体碱催化剂的筛选 | 第29-30页 |
| ·各因素对常规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0-33页 |
| ·煅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 ·煅烧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催化剂粒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正交试验优化催化剂制备工艺条件 | 第33-35页 |
| ·各因素对微波辐射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5-38页 |
| ·微波功率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 ·辐射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催化剂粒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 ·不同方法制备的硅酸钠固体碱催化剂性能比较 | 第38页 |
| ·固体碱强度的比较 | 第38页 |
| ·催化剂使用寿命比较 | 第38页 |
| 4 结果与讨论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固体碱催化剂的性质研究 | 第40-47页 |
| 1 前言 | 第4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 ·主要原料与仪器 | 第40页 |
| ·测定方法 | 第40-41页 |
| ·热分析 | 第40-41页 |
| ·X射线衍射 | 第41页 |
| ·IR光谱分析 | 第41页 |
| ·扫描电镜 | 第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 ·催化剂的热分析 | 第41-42页 |
| ·催化剂的XRD分析 | 第42-43页 |
| ·催化剂的IR分析 | 第43-45页 |
| ·催化剂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45-46页 |
| 4 结果与讨论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固体碱催化剂生物柴油制备工艺研究及催化剂再生 | 第47-65页 |
| 1 前言 | 第4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7-51页 |
| ·主要原料与仪器 | 第47-48页 |
| ·测定方法 | 第48页 |
| ·IR分析 | 第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51页 |
| ·超声波辅助酯交换反应 | 第48页 |
| ·酯交换反应 | 第48页 |
| ·影响超声波辅助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单因素探讨 | 第48-49页 |
| ·影响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单因素探讨 | 第49页 |
| ·正交试验优化酯交换反应工艺条件 | 第49-50页 |
| ·固体碱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 第50页 |
| ·固体碱催化剂抗水、抗酸性能测定 | 第50页 |
| ·固体碱催化剂再生 | 第50-51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1-64页 |
| ·各因素对超声波辅助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第51-53页 |
| ·超声波频率对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 ·超声波功率对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 ·超声波辅助法与搅拌法的对比 | 第53页 |
| ·各因素对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第53-57页 |
| ·醇油摩尔比对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催化剂用量对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 ·反应温度对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反应时间对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正交试验优化生物柴油制备工艺条件 | 第57-58页 |
| ·固体碱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 第58-59页 |
| ·固体碱催化剂的抗酸和抗水性能 | 第59-61页 |
| ·与文献的比较 | 第61页 |
| ·失活催化剂的IR分析 | 第61-63页 |
| ·固体碱催化剂的再生 | 第63-64页 |
| 4 结果与讨论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65-67页 |
| 1 结论 | 第65-66页 |
| 2 创新之处 | 第66页 |
| 3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