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 研究的时代背景 | 第10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建筑业农民工 | 第10-11页 |
·职业培训 | 第11页 |
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国外关于职业培训的研究 | 第11-13页 |
·国内关于建筑业农民工流动及培训的研究 | 第13-14页 |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5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6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7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 第16页 |
8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建筑业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分析 | 第18-28页 |
1 湖南省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湖南省建筑业农民工培训概况 | 第18-19页 |
·湖南省建筑业农民工培训渠道分析 | 第19页 |
2 依托培训项目开展的建筑业农民工调研情况简介 | 第19-20页 |
3 建筑业农民工的生活及就业现状分析 | 第20-24页 |
·建筑业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建筑业农民工的就业及技能获得途径 | 第21-23页 |
·建筑工人持证上岗情况分析 | 第23-24页 |
4 建筑业农民工的培训意识及培训需求分析 | 第24-27页 |
·建筑业农民工参与培训的意识较差,培训的有效需求不足 | 第24-25页 |
·建筑业农民工对培训内容、方式、方法上建议 | 第25-27页 |
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建设类高职参与农民工培训的SWOT分析 | 第28-35页 |
1 建设类高职院校参与农民工培训的优势(Strength)分析 | 第28-29页 |
·建设类高职办学历史久、办学经验丰富 | 第28页 |
·学校树立忧患意识,市场观念不断增强 | 第28页 |
·学校与行业联系紧密,注意对教育对象实践能力培养 | 第28页 |
·学校推行"双证制",重视课程体系改革 | 第28-29页 |
·学校日益注重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行业培训经验不断累积 | 第29页 |
2 建设类高职院校参与农民工培训的劣势(Weakness)分析 | 第29-30页 |
·学校生源数量充足,学校总体资源有限 | 第29页 |
·"双师"教师数量不够,学校引进人才困难,教师缺口大 | 第29-30页 |
·学校重视内部效益,忽视外部效益 | 第30页 |
·学校的"家养型"组织特性明显,缺乏主动求变的动力机制 | 第30页 |
3 建设类高职院校参与农民工培训的机会(Opportunity)分析 | 第30-32页 |
·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为高职院校开展建设业农民工培训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 第30-31页 |
·政府日益重视农民工培训,不断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规划管理工作 | 第31页 |
·国家建设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制度不断完善 | 第31-32页 |
4 建设类高职院校参与农民工培训的威胁(Threat)分析 | 第32-33页 |
·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的宏观政策环境还有待改善 | 第32页 |
·全国教育投入普遍分配不均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 第32页 |
·我国职业培训结构不尽合理 | 第32-33页 |
·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的运行机制尚不稳定 | 第33页 |
·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的激励功能不强,农民工和企业积极性不高 | 第33页 |
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建设类高职院校参与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对策 | 第35-48页 |
1 确定开展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的基本原则 | 第35-36页 |
·培训方式的灵活性原则 | 第35页 |
·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原则 | 第35页 |
·培训时间的短期性原则 | 第35页 |
·培训效果的快速性原则 | 第35-36页 |
·培训对象的因材施教原则 | 第36页 |
2 积极创造开展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的条件 | 第36-37页 |
·主动改变当前市场趋同化情形,创立学校特色,以特色树立品牌 | 第36页 |
·着眼长远发展,妥善处理好投资盈利性和教育公益性的关系 | 第36-37页 |
·多途径招聘教师,打造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稳定师资队伍 | 第37页 |
·注重培训内容的实践性,强调必需,够用,考虑民工发展潜力 | 第37页 |
3 对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体系及模块方案的设计 | 第37-47页 |
·建筑业农民工技能提高(含班组长)培训模块方案设计 | 第37-43页 |
·建筑业农民工作业队长培训培训模块方案设计 | 第43-47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开展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保障措施 | 第48-51页 |
1 层层配合,组织部署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 第48页 |
2 因地制宜,规范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教学 | 第48-49页 |
·确定施工项目农民工培训点的设立标准 | 第48-49页 |
·规范农民工培训点的教学管理 | 第49页 |
·实行建筑业农民工培训教学组织标准化 | 第49页 |
3 科学运作,建立通畅有序的培训运行体系 | 第49-50页 |
·开展调研,使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有的放矢 | 第49页 |
·注重创新,优化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 第49-50页 |
·完善制度,促进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农民工培训有序进行 | 第50页 |
·督促检查,巩固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成果 | 第5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件 | 第54-69页 |
附件1 温暖工程调查问卷样卷 | 第54-61页 |
附件2 建筑业培训点教学管理制度 | 第61-64页 |
附件3 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教师教案设计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历与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