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1. 绪论 | 第14-39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国际背景 | 第14-16页 |
·国内背景 | 第16-17页 |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7-22页 |
·"养"、"老"和"养老" | 第17-18页 |
·养老模式 | 第18-20页 |
·老年生活质量 | 第20-22页 |
·研究综述 | 第22-29页 |
·国外的多元化养老模式 | 第22-25页 |
·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 第25-28页 |
·国内养老模式研究述评 | 第28-29页 |
·选题意义 | 第29-33页 |
·现实意义 | 第30-31页 |
·学术意义 | 第31-33页 |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 第33-37页 |
·理论基础 | 第33-35页 |
·研究框架 | 第35-37页 |
·研究方法和主要数据来源 | 第37-39页 |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主要数据来源 | 第38-39页 |
2. 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的主体与动因——老年人口分层与需求研究 | 第39-76页 |
·中国老年人口的界定与特征 | 第39-47页 |
·老年人口的界定 | 第39-40页 |
·中国老年人口的特点 | 第40-47页 |
·中国老年人口分层 | 第47-59页 |
·老年人口社会分层理论与标准 | 第48-51页 |
·老年人口分层的必要性和作用 | 第51-55页 |
·中国老年人口社会分层探讨 | 第55-59页 |
·不同阶层老年人的需求分析 | 第59-74页 |
·老年人需求的理论基础 | 第59-62页 |
·老年人的需要与老年人口分层 | 第62-64页 |
·不同阶层老年人需求探讨 | 第64-74页 |
·老年人多样性需要与老年生活质量 | 第74-76页 |
3. 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的客体和前提——养老模式的现代变迁与多元化发展趋势 | 第76-105页 |
·中国养老模式的现代变迁 | 第77-88页 |
·家庭养老到社会化养老的变迁 | 第78-84页 |
·养老居住模式的演变 | 第84-87页 |
·经济供养向照料与精神慰藉转变 | 第87-88页 |
·我国养老模式多元化趋势 | 第88-96页 |
·养老模式多元化趋势 | 第88-95页 |
·多元化的成因探讨 | 第95-96页 |
·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与不同层次老年人需求 | 第96-103页 |
·老年人需求的供给 | 第96-99页 |
·养老需求和供给模型分析 | 第99-102页 |
·从养老需求和供给视角看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 | 第102-103页 |
·养老模式多元化与提高老年生活质量 | 第103-105页 |
4. 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的评价标准——老年生活质量 | 第105-126页 |
·研究老年生活质量的意义 | 第105-108页 |
·老年生活质量是养老模式供给的有效评价标准 | 第105-106页 |
·老年生活质量的变动反映了养老模式的变动方向 | 第106-107页 |
·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是老年人分享社会进步的标志 | 第107-108页 |
·老年生活质量与养老模式的理论关系探讨 | 第108-113页 |
·老年人的需求与老年生活质量的理论关系初探 | 第109-110页 |
·养老模式与老年生活质量之间的理论关系 | 第110-113页 |
·生活质量与多元养老模式的互动探讨 | 第113-125页 |
·老年物质生活质量与多元养老模式 | 第114-118页 |
·老年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与多元养老模式 | 第118-122页 |
·老年身心健康质量与多元养老模式 | 第122-125页 |
·老年生活质量对养老模式选择的评价作用 | 第125-126页 |
5. 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的实践分析——基于老年生活质量的养老模式选择效应探析 | 第126-159页 |
·调研情况说明 | 第126-131页 |
·调研方法和视角说明 | 第127-128页 |
·调研个案情况说明 | 第128-131页 |
·三种养老模式的调查分析 | 第131-148页 |
·社区居家养老——金秋乐园 | 第131-138页 |
·社区机构养老——托老站 | 第138-143页 |
·机构养老——晚霞社会养老中心 | 第143-148页 |
·基于老年生活质量的养老模式选择效应浅议 | 第148-159页 |
·多元养老模式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 第148-150页 |
·三种养老模式的效应比较分析 | 第150-157页 |
·多元化养老模式发展效应 | 第157-159页 |
6. 基于老年生活质量的中国养老模式差异性选择研究 | 第159-180页 |
·养老模式选择的特征和实质 | 第160-166页 |
·养老模式选择的涵义和系统分析 | 第160-163页 |
·养老模式选择的一般特征 | 第163-165页 |
·养老模式选择的动因与实质 | 第165-166页 |
·养老模式优选的目标分层和基本原则 | 第166-170页 |
·优选的目标分层 | 第166-167页 |
·优选的基本原则 | 第167-170页 |
·基于老年生活质量的中国养老模式差异性选择 | 第170-180页 |
·城乡老年人口阶层的养老模式优选 | 第171-176页 |
·不同阶层老年人的养老模式选择 | 第176-180页 |
7. 建立基于生活质量的养老模式选择支持体系 | 第180-189页 |
·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的多元化养老模式选择的微观支持系统 | 第180-184页 |
·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的养老模式选择的宏观支持系统 | 第184-189页 |
8. 余论 | 第189-192页 |
·论文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 第189-191页 |
·后续研究 | 第191-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02页 |
中文部分 | 第192-199页 |
英文部分 | 第199-202页 |
附录一:访谈提纲 | 第202-207页 |
附录二:访谈资料图片 | 第207-212页 |
后记 | 第212-213页 |
致谢 | 第213-215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2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