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本文的写作思路、内容结构和创新之处 | 第11-14页 |
一、本文的写作思路 | 第11-12页 |
二、本文的逻辑结构 | 第12-13页 |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跨文化适应能力与离职倾向相互关系的理论支持 | 第14-37页 |
第一节 跨文化适应能力相关研究 | 第14-18页 |
一、跨文化适应能力的概念 | 第14页 |
二、影响跨文化适应的主要社会化因素 | 第14-15页 |
三、跨文化引起的不适和原因 | 第15-16页 |
四、国内外对跨文化适应能力的研究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离职与离职倾向的相关研究 | 第18-35页 |
一、离职及其离职倾向的涵义 | 第18-19页 |
二、离职的分类 | 第19-20页 |
三、国内外对离职倾向研究 | 第20-21页 |
四、若干离职模型研究 | 第21-35页 |
第三节、跨文化适应能力与离职倾向相关性的理论预测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跨文化适应能力指数与离职倾向指数 | 第37-41页 |
第一节 跨文化适应能力指数和离职倾向指数概念的界定 | 第37页 |
一、跨文化适应能力指数 | 第37页 |
二、离职倾向指数 | 第37页 |
第二节 跨文化适应能力指数测评指标选取和问卷的设计 | 第37-39页 |
一、跨文化适应能力指数量表的指标选择 | 第37-38页 |
二、跨文化适应能力指数的测量 | 第38页 |
三、跨文化适应能力指数量表 | 第38-39页 |
第三节 离职倾向指数测评指标的选取和问卷的设计 | 第39-41页 |
一、离职倾向量表的指标选择 | 第39页 |
二、离职倾向指数的测量 | 第39-40页 |
三、离职倾向指数量表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问卷数据分析方法 | 第41-47页 |
第一节、主成分分析法 | 第41-44页 |
一、主成分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41页 |
二、主成分分析评价模型构建 | 第41-44页 |
第二节、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 第44-47页 |
一、相关分析的意义和作用 | 第44页 |
二、散点图 | 第44页 |
三、相关系数 | 第44-45页 |
四、回归分析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和数据结果分析 | 第47-54页 |
第一节 问卷调查过程实施 | 第47页 |
第二节 SPSS15.0 主成分分析数据输出结果 | 第47-49页 |
第三节 跨文化适应能力指数与离职倾向指数的计算 | 第49-51页 |
第四节 两个指数之间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 第51-54页 |
一、两指数散点图制作(SPSS15.0) | 第51-52页 |
二、两指数的相关回归分析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管理应用和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4-59页 |
第一节 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 第54-57页 |
一、在人才招聘中的应用 | 第54-55页 |
二、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 第55-56页 |
三、在薪酬设计中的应用 | 第56-57页 |
第二节 本文可能存在的不足与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57-59页 |
一、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57页 |
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一 问卷调查量表 | 第63-65页 |
附录二 问卷收集数据 | 第65-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