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很+谓词性成分”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对象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研究成果回顾 | 第9-14页 |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4页 |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 第14页 |
·研究方法和理论 | 第14-15页 |
·语料来源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很”后的谓词性成分类型 | 第16-24页 |
·“‘很’+AP”中AP 的类型 | 第16-18页 |
·性质形容词 | 第16-17页 |
·状态形容词 | 第17-18页 |
·形容词短语 | 第18页 |
·“‘很’+VP”中VP 的类型 | 第18-24页 |
·VP 为动词 | 第18-21页 |
·VP 为动词短语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很’+形容词性成分”分析 | 第24-34页 |
·“‘很’+AP”的句法语义分析 | 第24-27页 |
·句法功能 | 第24-25页 |
·语法意义 | 第25-27页 |
·“‘很’+状态形容词”分析 | 第27-30页 |
·“‘很’+状态形容词”的认知解释 | 第27-30页 |
·对“‘很’+状态形容词”的正确态度 | 第30页 |
·程度副词“很”的功能 | 第30-34页 |
·程度量的通比性 | 第30-31页 |
·程度量的标记 | 第31-32页 |
·足句和韵律调节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很’+动词性成分”分析 | 第34-43页 |
·“‘很’+VP”的句法分析 | 第34-35页 |
·作谓语 | 第34页 |
·作定语 | 第34页 |
·作状语 | 第34-35页 |
·作补语 | 第35页 |
·作宾语 | 第35页 |
·“‘很’+VP”的语义分析 | 第35-41页 |
·VP 的语义特征 | 第36-40页 |
·“‘很’+VP”的语法意义 | 第40-41页 |
·“‘很’+VP”的语用分析 | 第41-43页 |
·带有主观评价的感情色彩 | 第41-42页 |
·性状凸显,表达凝练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很’+谓词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 第43-50页 |
·句法功能 | 第43页 |
·语义特征 | 第43-46页 |
·性状义 | 第43-44页 |
·可量度性 | 第44页 |
·无界性 | 第44-46页 |
·语用价值 | 第46-48页 |
·“‘很’+AP”的自然焦点和描写性 | 第46-47页 |
·“‘很’+VP”的评价义和性状凸显 | 第47-48页 |
·“‘很’+AP/VP”的口语色彩浓厚 | 第48页 |
·“很”的功能 | 第48-50页 |
第六章 “很”后谓词的词类问题 | 第50-57页 |
·“‘很’+谓词性成分”中的谓词词类表现 | 第50-52页 |
·形容词 | 第50-51页 |
·动词 | 第51页 |
·兼类词 | 第51-52页 |
·从词类功能的连续统到词类功能游移 | 第52-57页 |
·汉语词类功能连续统的建立 | 第52-53页 |
·“‘很’+谓词性成分”中谓词词类的原型体现 | 第53-54页 |
·词类功能游移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60页 |
附录1 心理动词的分类 | 第60-61页 |
附录2 “很”后谓词的词类表现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