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技术学习概念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国外关于技术学习的概念 | 第16页 |
·国内关于技术学习的概念 | 第16-17页 |
·企业国内技术学习来源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FDI 技术溢出的相关研究 | 第18-21页 |
·国外关于 FDI 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 | 第18-19页 |
·国内关于 FDI 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 | 第19-20页 |
·FDI 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 | 第20-21页 |
·企业人力资本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22页 |
·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 | 第22-23页 |
·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23-26页 |
·创新能力的概念 | 第23-24页 |
·创新模式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中外合资高科技企业技术学习对创新能力影响的概念模型构建 | 第28-34页 |
·企业技术学习指标 | 第28-30页 |
·FDI 技术溢出指标 | 第28-29页 |
·国内技术学习源 | 第29-30页 |
·企业人力资本指标 | 第30-31页 |
·企业创新能力指标 | 第31-32页 |
·概念模型的构建和假设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中外合资高科技企业技术学习对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检验 | 第34-58页 |
·问卷设计 | 第34-37页 |
·问卷设计过程 | 第35-36页 |
·样本的选择 | 第36页 |
·问卷题项的设计 | 第36-37页 |
·问卷回收情况统计 | 第37-39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9-49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9-42页 |
·样本信度检验 | 第42-43页 |
·样本效度检验 | 第43-47页 |
·CFA 模型效度评价 | 第47-49页 |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检验 | 第49-54页 |
·构建初始结构方程模型 | 第50-51页 |
·模型的 SEM 检验 | 第51-54页 |
·模型的初步拟合与修正 | 第51-53页 |
·模型路径系数测定 | 第53-54页 |
·关键因素识别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5章 中外合资高科技企业技术学习对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讨论 | 第58-66页 |
·FDI 技术溢出与企业人力资本关系讨论 | 第58-59页 |
·FDI 显性技术溢出与企业人力资本关系 | 第58-59页 |
·FDI 隐性技术溢出与企业人力资本关系 | 第59页 |
·FDI 技术溢出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讨论 | 第59-61页 |
·FDI 显性技术溢出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 | 第59-60页 |
·FDI 隐性技术溢出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 | 第60-61页 |
·国内技术学习源与企业人力资本关系讨论 | 第61页 |
·国内技术学习源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讨论 | 第61-62页 |
·企业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讨论 | 第62页 |
·实证研究启示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6章 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 第66-70页 |
·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概况 | 第66页 |
·华为赛门铁克技术学习分析 | 第66-68页 |
·FDI 技术溢出分析 | 第67页 |
·国内技术学习源分析 | 第67-68页 |
·企业人力资本情况 | 第68页 |
·华为赛门铁克技术学习的启示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0-74页 |
·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附录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