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2P网络结构的实时流媒体传输应用层组播技术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页 |
·本文的内容组织 | 第11-13页 |
第二章 P2P 网络 | 第13-25页 |
·P2P 网络概述 | 第13-14页 |
·P2P 网络拓扑结构 | 第14-20页 |
·概述 | 第14-15页 |
·中心化拓扑 | 第15-16页 |
·全分布式非结构化拓扑 | 第16-17页 |
·全分布式结构化拓扑 | 第17-19页 |
·半分布式拓扑 | 第19-20页 |
·P2P 技术与流媒体传输 | 第20-24页 |
·覆盖网 | 第20-21页 |
·基于网状结构的P2P 流媒体传输技术 | 第21-23页 |
·基于树状结构的P2P 流媒体传输技术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应用层组播技术与方案 | 第25-39页 |
·应用层组播技术概述 | 第25-27页 |
·现有的主要应用层组播方案 | 第27-36页 |
·基于网状控制拓扑的应用层组播方案 | 第27-28页 |
·分层的应用层组播方案 | 第28-29页 |
·基于结构化P2P 网络的方案 | 第29-31页 |
·基于多树的方案 | 第31-33页 |
·基于应用层网关的方案 | 第33-34页 |
·与IP 组播相结合的方案 | 第34-35页 |
·网状结构与树状结构混合的方案 | 第35-36页 |
·应用层组播算法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分簇的自适应实时流媒体传输应用层组播方案 | 第39-55页 |
·系统概述 | 第39-40页 |
·控制拓扑 | 第40-41页 |
·实时流媒体传输应用层组播算法 | 第41-44页 |
·问题的描述和目标 | 第41页 |
·问题的建模 | 第41-42页 |
·DBMST 算法 | 第42-44页 |
·分簇 | 第44-45页 |
·自适应节点度调整 | 第45-46页 |
·组播树转移操作 | 第46-49页 |
·系统运行流程 | 第49-54页 |
·节点状态 | 第49-50页 |
·节点的加入和退出 | 第50-52页 |
·稳定状态下的处理流程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系统仿真设计与实现 | 第55-71页 |
·仿真环境N52 | 第55-58页 |
·模块化的P2P 网络仿真系统模型 | 第58-59页 |
·Peer 节点设计 | 第59-60页 |
·Tracker 设计 | 第60-61页 |
·实验验证 | 第61-69页 |
·评测指标 | 第61-62页 |
·实验环境设置 | 第62页 |
·稳定状态 | 第62-66页 |
·节点波动的影响 | 第66-68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71-72页 |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8-81页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