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雷达论文--雷达:按体制分论文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系统建模和数据仿真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引言第10页
   ·InSAR 的发展历史第10-12页
   ·InSAR 成像的基本原理第12-14页
   ·本文主要工作第14-15页
第二章 分布式目标地面景物建模第15-29页
   ·地面模型的几何特性第15-21页
     ·小平面单元的定义第15-20页
     ·阴影区域的定义第20-21页
   ·地面模型的散射特性第21-27页
     ·主天线的地面复散射系数 γ1第22-24页
     ·副天线的地面复散射系数 γ2第24-27页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雷达系统建模第29-45页
   ·飞行轨道建模第29-37页
     ·机载模式第29-31页
     ·星载模式第31-37页
   ·飞行平台建模第37-41页
     ·平台姿态误差第38-39页
     ·基线抖动误差第39-41页
   ·天线方向图建模第41-44页
     ·标准方向图第41-42页
     ·方向图的平移简化第42-43页
     ·方向图的一维简化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干涉图像数据仿真方法第45-54页
   ·干涉图像仿真级别的划分第45-49页
     ·原始信号级(RSL)第45-47页
     ·单视图像级(SIL)第47-48页
     ·干涉相位级(IPL)第48-49页
   ·原始信号级时域改进算法第49-51页
     ·改变成像的映射方法第49-50页
     ·假设距离向聚焦过程理想第50-51页
   ·亚像素误差的分析与去除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InSAR 仿真系统架构第54-59页
   ·系统总体架构第54-55页
   ·建模与计算的工程实现第55-58页
     ·中间步骤第55-56页
     ·输出结果第56-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仿真结果与数据分析第59-82页
   ·仿真雷达系统参数第59-60页
     ·雷达系统参数第59-60页
     ·DEM 参数与仿真参数第60页
   ·分布目标地面建模的结果与分析第60-65页
     ·后向散射系数生成第60-61页
     ·不同地面景物对成像的影响第61-62页
     ·不同散射相关系数对成像的影响第62-65页
   ·雷达系统建模的结果与分析第65-75页
     ·轨道模型第65-66页
     ·平台姿态误差第66-68页
     ·基线抖动第68-73页
     ·天线方向图第73-75页
   ·数据仿真方法的比较与分析第75-79页
     ·时间复杂度第75页
     ·不同仿真级别第75-77页
     ·有无亚像素误差第77-79页
   ·InSAR 仿真系统真实场景仿真结果第79-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工作总结第82-83页
   ·未来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附录第88-99页
 附录1 全极化条件下 Kirchhoff 近似法计算小面元散射系数第88-92页
 附录2 星载模式下轨道建模中 7 个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第92-96页
 附录3 距离时域脉冲相干法第96-99页
致谢第99-10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0-101页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第101-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语音信号分离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P2P网络结构的实时流媒体传输应用层组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