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假体视觉下基于不规则光幻视阵列的物体识别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视觉修复背景 | 第8-10页 |
·视觉假体 | 第10-13页 |
·视皮层视觉假体 | 第11页 |
·视神经视觉假体 | 第11-12页 |
·视网膜视觉假体 | 第12-13页 |
·视觉假体的仿真研究 | 第13-18页 |
·心理物理学研究方法和意义 | 第13-15页 |
·仿真假体视觉的心理物理学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视觉假体图像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8-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仿真实验平台设计 | 第21-33页 |
·仿真假体视觉设计基础 | 第21-22页 |
·应用于视觉假体的图像处理方法 | 第22-30页 |
·实验素材库 | 第23-24页 |
·使用的图像处理算法 | 第24-28页 |
·图像复杂度分类 | 第28-30页 |
·实验装置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基于仿真光幻视的物体识别研究实验 | 第33-45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受试者 | 第33页 |
·实验装置 | 第33页 |
·实验步骤 | 第33-34页 |
·实验一:分辨率的影响 | 第34-36页 |
·实验目的和方法 | 第34-35页 |
·实验结果 | 第35-36页 |
·实验二:扭曲度的影响 | 第36-38页 |
·实验目的和方法 | 第36-37页 |
·实验结果 | 第37-38页 |
·实验三:缺失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实验目的和方法 | 第38-39页 |
·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实验四:灰度级的影响 | 第40-42页 |
·实验目的和方法 | 第40-41页 |
·实验结果 | 第41-42页 |
·实验五:亮度的影响 | 第42-44页 |
·实验目的和方法 | 第42-43页 |
·实验结果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5-51页 |
·分辨率的影响 | 第45页 |
·扭曲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缺失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灰度级的影响 | 第47页 |
·亮度的影响 | 第47页 |
·图像处理方法的影响 | 第47-48页 |
·图像复杂度及物体特征 | 第48-49页 |
·实验的局限性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总结 | 第51-52页 |
·构建基于仿真假体视觉的心理物理学实验平台 | 第51页 |
·基于仿真光幻视的物体识别研究实验 | 第51-52页 |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