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从对立到协商:网络时代政府回应的变革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第一节 选题来源和研究背景第8-9页
 第二节 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第9-10页
 第三节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第10-16页
第二章 网络时代的公众参与第16-21页
 第一节 公众参与的含义第16-17页
 第二节 公众参与的意义第17页
 第三节 公众参与的现状第17-19页
 第四节 网络公众参与的兴起第19-21页
第三章 政府造假与网络打假——华南虎事件第21-32页
 第一节 网民质疑:新闻来源的转变第21-24页
 第二节 网络论战:公共话语权的回归第24-28页
 第三节 政府消极回应:利益驱动下的公信力危机第28-32页
第四章 从网络到现实的"厦门保卫战"——厦门PX事件第32-42页
 第一节 传统媒体失语:政府阻碍信息公开第32-34页
 第二节 网络接力传播:集体情感与社会角色的建构第34-37页
 第三节 名人效应:网络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第37-39页
 第四节 公众座谈会:从虚拟走向现实的协商第39-42页
第五章 民间调查的突破与错位——躲猫猫事件第42-50页
 第一节 参与调查:政府回应的重大转变第42-44页
 第二节 真相无解:网络舆论监督的边界第44-48页
 第三节 制度缺失:宣传部越位的无奈第48-50页
结语第50-54页
注释第54-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们”与“他们”:中美艾滋病报道中的身份建构--以《南方周末》与《纽约时报》为例
下一篇:《新华日报》对国统区舆论的建构和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