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康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7-36页 |
1.概论 | 第17页 |
2.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 第17-18页 |
3.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 第18-21页 |
·《黄帝内经》对心衰病的认识 | 第18页 |
·张仲景对心衰病的认识 | 第18-19页 |
·唐、宋、明、清之医家对心衰病的认识 | 第19-20页 |
·岭南医学对心衰病的认识 | 第20-21页 |
·现代中医对心衰病的认识 | 第21页 |
4.中医药抗心力衰竭的基础研究 | 第21-25页 |
·证型客观化研究 | 第22页 |
·作用机理研究 | 第22-25页 |
5.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 第25-27页 |
·辨证论治治疗心力衰竭 | 第25-26页 |
·专方专药治疗心力衰竭 | 第26页 |
·单味中药的研究 | 第26-27页 |
6.西医学对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的认识 | 第27-28页 |
7.西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 | 第28-31页 |
·神经内分泌系统 | 第28-29页 |
·心室重构 | 第29页 |
·细胞凋亡 | 第29-30页 |
·相关体液因子 | 第30-31页 |
8.西医学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 第31-36页 |
·一般治疗 | 第31页 |
·药物治疗 | 第31-34页 |
·干细胞移植 | 第34页 |
·心脏再同步治疗 | 第34-36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6-64页 |
1.研究背景 | 第36页 |
2.研究目的 | 第36页 |
3.患者的选择和退出 | 第36-38页 |
·病例来源 | 第36页 |
·慢性心力衰竭西医诊断标准 | 第36页 |
·心功能分级标准 | 第36-37页 |
·补充分级标准 | 第37页 |
·中医气阴亏虚、血瘀水停证辨证标准 | 第37页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37页 |
·排除病例标准 | 第37-38页 |
·患者的退出和终止 | 第38页 |
4.治疗方案 | 第38-39页 |
5.观察指标 | 第39-42页 |
6.疗效标准 | 第42页 |
7.安全性评价 | 第42-43页 |
8.样本量估计、随机方法和盲法设计 | 第43-44页 |
9.试验质量的管理 | 第44页 |
10.统计分析 | 第44页 |
11.结果 | 第44-55页 |
·一般资料 | 第44-46页 |
·两组基础药物应用情况比较 | 第46-47页 |
·脱落、剔除病例情况分析 | 第47页 |
·心功能疗效比较 | 第47-48页 |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48-49页 |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第49页 |
·体征积分比较 | 第49-50页 |
·心悸症状积分比较 | 第50页 |
·气喘症状积分比较 | 第50页 |
·畏寒肢冷症状积分比较 | 第50-51页 |
·面浮肢肿症状积分比较 | 第51页 |
·倦怠乏力症状积分比较 | 第51页 |
·胸部疼痛症状积分比较 | 第51-52页 |
·自汗症状积分比较 | 第52页 |
·小便短少症状积分比较 | 第52页 |
·咳嗽咯痰症状积分比较 | 第52-53页 |
·肺部啰音积分比较 | 第53页 |
·肝大积分比较 | 第53页 |
·颈静脉积分比较 | 第53-54页 |
·明尼苏达量表总维度积分比较 | 第54页 |
·明尼苏达量表体力维度积分比较 | 第54页 |
·明尼苏达量表情感维度积分比较 | 第54-55页 |
12.安全性评价 | 第55页 |
13.讨论 | 第55-64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55-56页 |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探讨 | 第56-57页 |
·养心康片的组方探析 | 第57-59页 |
·养心康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 第59-60页 |
·养心康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 | 第60-62页 |
·养心康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养心康的安全性评价 | 第63-64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64-100页 |
1.研究目的 | 第64页 |
2.研究方法 | 第64-69页 |
·实验材料 | 第64页 |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观察指标 | 第65-66页 |
·动物取材方法 | 第66页 |
·指标的检测方法 | 第66-69页 |
·统计分析 | 第69页 |
3.结果 | 第69-86页 |
·一般情况 | 第69-70页 |
·实验前后各组间的体重比较 | 第70页 |
·实验前后各组间的呼吸频率比较 | 第70-71页 |
·实验前后各组间的心率比较 | 第71-72页 |
·实验前后各组的症状积分比较 | 第72页 |
·实验前后各组间超声心动图的变化 | 第72-77页 |
·实验后各组间BNP与cTnI的比较 | 第77页 |
·实验后各组间AngⅡ与TNF-α的比较 | 第77-78页 |
·实验后各组间ET-1与IL-6的比较 | 第78-79页 |
·实验后各组间MDA与SOD的比较 | 第79-80页 |
·实验后各组间心脏重量、心脏指数之间的比较 | 第80页 |
·实验后各组间室壁厚度和凋亡指数之间的比较 | 第80-81页 |
·心肌病理切片结果 | 第81-82页 |
·肺病理切片结果 | 第82-84页 |
·电镜结果 | 第84-86页 |
4.讨论 | 第86-100页 |
·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制备 | 第86-89页 |
·养心康片对心衰模型兔心功能的影响 | 第89-90页 |
·养心康片对心衰模型兔BNP的影响 | 第90-91页 |
·养心康片对心衰模型兔cTnI的影响 | 第91-92页 |
·养心康片对心衰模型兔AngⅡ的影响 | 第92-93页 |
·养心康片对心衰模型兔TNF-α的影响 | 第93-94页 |
·养心康片对心衰模型兔IL-6的影响 | 第94页 |
·养心康片对心衰模型兔ET-1的影响 | 第94-95页 |
·养心康片的抗氧化作用 | 第95-96页 |
·养心康片改善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 第96-97页 |
·养心康片改善心衰模型兔心室重构的作用 | 第97-98页 |
·养心康片对心衰模型兔心脏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 第98-100页 |
结语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1页 |
附录一:知情同意书 | 第111-112页 |
附录二:伦理委员会批件 | 第112-113页 |
附录三:造模前后心电图 | 第113-114页 |
附录四:心肌细胞凋亡 | 第114-115页 |
附录五:心脏彩超图片 | 第115-116页 |
附录六:心脏收缩同步性图片 | 第116-117页 |
附录七: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