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伤寒名家何志雄教授主要学术思想整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Ⅰ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 文献研究 | 第14-16页 |
·岭南伤寒发展脉络简要回顾 | 第14页 |
·研究岭南伤寒医家的学术成果回顾 | 第14-15页 |
·建国以后岭南伤寒学的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2 选题依据 | 第16-17页 |
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学术精华研究 | 第17页 |
·临证特色研究 | 第17页 |
·经方医案研究 | 第17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Ⅱ 生平简述 | 第20-24页 |
1 幼年坎坷 立志岐黄 | 第20-21页 |
2 回国执教 报效祖国 | 第21-24页 |
Ⅲ 学术精华 | 第24-42页 |
1 何老六经实质论的整理研究 | 第24-33页 |
·何老六经实质论的整理归纳 | 第25-28页 |
·对何老六经实质论的探讨 | 第28-33页 |
2 对《伤寒论》中胃气学说的探讨 | 第33-42页 |
·何老对伤寒"胃气"实质的概括 | 第33-34页 |
·"胃气"强弱决定六经发病类型 | 第34-36页 |
·胃气与六经病的传变和预后 | 第36-38页 |
·顾护胃气是伤寒立法施治之本 | 第38-42页 |
Ⅳ 临证特色 | 第42-60页 |
1 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的运用经验总结 | 第42-52页 |
·外感疾病以六经辨证为指导 | 第42-48页 |
·内伤杂病多以脏腑辨证为主 | 第48-52页 |
2 何志雄教授调理脾胃经验总结研究 | 第52-60页 |
·风寒外感用桂枝汤健脾散邪 | 第52-54页 |
·温热外受强调健脾益胃生津 | 第54-55页 |
·擅以四君子汤平调脾胃以治诸证 | 第55-59页 |
·中阳不运,治法多遵从仲景 | 第59页 |
·脏腑相关,理肝胆以治脾胃 | 第59-60页 |
Ⅴ 经方医案研究 | 第60-82页 |
1 个案鉴析 | 第60-79页 |
·桂枝汤案 | 第60-61页 |
·麻黄汤案 | 第61-62页 |
·小青龙汤案 | 第62页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案 | 第62-64页 |
·五苓散案 | 第64页 |
·苓桂术甘汤案 | 第64-66页 |
·炙甘草汤案 | 第66页 |
·栀子豉汤案 | 第66-67页 |
·小陷胸汤案 | 第67-68页 |
·大黄黄连泻心汤 | 第68页 |
·附子泻心汤案 | 第68-69页 |
·半夏泻心汤案 | 第69页 |
·生姜泻心汤案 | 第69-70页 |
·桂枝人参汤案 | 第70-71页 |
·葛根芩连汤案 | 第71页 |
·葛根加半夏汤案 | 第71-72页 |
·小建中汤案 | 第72页 |
·白虎加人参汤案 | 第72页 |
·猪苓汤案 | 第72-73页 |
·调胃承气汤案 | 第73页 |
·小承气汤案 | 第73-74页 |
·栀子柏皮汤案 | 第74页 |
·小柴胡汤案 | 第74-75页 |
·大柴胡汤案 | 第75-76页 |
·黄芩汤案 | 第76-77页 |
·柴胡桂枝汤案 | 第77页 |
·真武汤案 | 第77-78页 |
·四逆汤案 | 第78-79页 |
·吴茱萸汤案 | 第79页 |
·白头翁汤案 | 第79页 |
2 综合评述 | 第79-82页 |
1 治病求本,见证知机 | 第80页 |
2 擅抓主症,依症施方 | 第80页 |
3 随证治之,变化灵活 | 第80页 |
4 标本缓急,次序分明 | 第80页 |
5 善调脾胃,以固后天 | 第80-82页 |
Ⅵ 问题探讨与前景展望 | 第82-88页 |
1 整理研究当代医家学术经验的优越性和紧迫性探讨 | 第82页 |
2 何志雄教授在岭南医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 第82-83页 |
·何志雄教授为当代岭南伤寒的杰出代表 | 第82-83页 |
·何志雄教授为当代岭南地区的“经方派”大家 | 第83页 |
·何志雄教授为当代中医教育家 | 第83页 |
3 影响何志雄教授学术思想诸多因素的探讨 | 第83-85页 |
·近代科学思潮的影响 | 第83-84页 |
·某些学术流派和医家的影响 | 第84-85页 |
·自身素质的因素 | 第85页 |
4 何志雄教授的学术思想对现代中医发展的启发 | 第85-86页 |
·重视经典,固中医之根 | 第85-86页 |
·注重中医教育,普及中医知识 | 第86页 |
5 对何志雄教授学术经验研究的前景展望 | 第86-88页 |
·对何志雄教授著作的继承 | 第86-87页 |
·对继承何老临证经验的一些想法 | 第87页 |
·对何老验方的研究开发 | 第87-88页 |
结语 | 第88-92页 |
1 何志雄教授六经实质论是其重大研究成果之一 | 第88-89页 |
2 保胃气以扶正气是何志雄教授学术思想的中心 | 第89页 |
3 何志雄教授学术思想与岭南地域特色有关 | 第89-90页 |
4 学习何志雄教授学术思想对笔者的启迪作用 | 第90页 |
5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90-91页 |
6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附录 | 第96-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