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文献回顾 | 第16-35页 |
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 第16-18页 |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分类 | 第16页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和发病机制 | 第16页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 | 第16页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 | 第16-17页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2 中医学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 第18-27页 |
·古代中医学对水肿的认识 | 第18-20页 |
·现代中医学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 第20-27页 |
3 肾病湿热证的研究现状 | 第27-34页 |
·湿热的概念 | 第27页 |
·肾病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 第27页 |
·肾病湿热证形成的病因病机 | 第27-28页 |
·湿热病理的特点 | 第28-30页 |
·肾病湿热证的治疗 | 第30页 |
·肾病湿热证的现代研究 | 第30-34页 |
·肾病湿热证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页 |
4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研究意义 | 第34页 |
·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感染相关性研究 | 第35-45页 |
1 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纳入研究对象 | 第35页 |
·调查内容 | 第35-36页 |
·资料收集及数据录入 | 第36页 |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 第36页 |
2 临床研究结果 | 第36-41页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各证型组构成情况及性别比较 | 第36-37页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各证型组年龄比 | 第37页 |
·各组病理类型比较 | 第37-38页 |
·各证型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 第38-39页 |
·湿热与感染并发症的关系 | 第39-41页 |
3 讨论 | 第41-44页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发生率 | 第41页 |
·湿热因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情的影响 | 第41-43页 |
·湿热证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感染的相关性 | 第43-44页 |
4 结论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原发性肾综湿热证与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 第45-65页 |
1 研究方案 | 第45-50页 |
·纳入研究对象 | 第45-46页 |
·分组 | 第46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46页 |
·临床治疗方案 | 第46-47页 |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第47-50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50页 |
2 临床研究结果 | 第50-54页 |
3 讨论 | 第54-64页 |
·湿热与hs-CRP | 第55页 |
·湿热与NF-κB | 第55-59页 |
·湿热与尿MCP-1 | 第59-61页 |
·湿热与IL-6 | 第61-63页 |
·关于黄葵胶囊 | 第63-64页 |
4 结论 | 第64-65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65-67页 |
1 全文结论 | 第65页 |
2 创新点 | 第65页 |
3 问题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8页 |
附录一 常用中英文缩写对照 | 第78-80页 |
附录二 一般情况记录表 | 第80-81页 |
附录三 肾病综合征中医湿热证症状观察表 | 第81-82页 |
附录四 临床检测指标 | 第82-83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