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1 绪论第9-16页
   ·研究背景和动机第9-10页
   ·新媒体研究文献综述第10-13页
     ·新媒体的定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研究的理论和实用意义第13页
   ·研究目的第13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创新之处第14页
     ·研究起点的创新第14页
     ·研究对象的创新第14页
     ·研究路径的创新第14页
   ·结语第14-16页
2 新媒体的特征第16-22页
   ·新媒体的几种典型代表第16-18页
     ·博客(blog)第16页
     ·播客(podcast)第16页
     ·维客(Wiki)第16-17页
     ·SNS第17页
     ·手机电视/广播第17-18页
     ·网络游戏第18页
   ·新媒体的传播特征第18-22页
     ·新媒体的超媒体性第18-19页
     ·新媒体的强交互性第19-20页
     ·新媒体的超时空性第20页
     ·新媒体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第20页
     ·新媒体的虚拟信息传播第20-22页
3 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的扩散与使用第22-35页
   ·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分析第22-23页
     ·l 人格的定义第22页
     ·人格特征第22页
     ·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第22-23页
   ·大学生新媒体采纳理论分析第23-29页
     ·一般动机与需求第23-24页
     ·作为新媒体使用者的大学生主体性分析第24-25页
     ·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的创新扩散第25-28页
     ·对新媒体的权衡需求第28-29页
   ·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行为研究第29-35页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9-32页
     ·调查结果第32-35页
4 新媒体使用行为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影响第35-41页
   ·新媒体使用行为与大学生“消费者社会化”第35-37页
     ·消费技巧方面第36页
     ·消费偏好方面第36页
     ·消费态度方面第36-37页
   ·新媒体使用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正效应第37-38页
     ·平等交流与主动参与第37页
     ·时空消融与心理互动第37-38页
   ·新媒体使用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负效应第38-41页
     ·信息过载的负担和思维简化第38页
     ·自由主义和自我意识的泛滥第38-39页
     ·“宅”背后的寂寞心理状态第39页
     ·情感迷失和人际冷漠第39-41页
5 结语与展望第41-42页
   ·主要结论第41页
   ·后续工作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附录第45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45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舆论的预警与安全研究
下一篇:传播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