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7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 问题提出 | 第11-15页 |
3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研究现状与研究设计 | 第17-27页 |
1 研究现状 | 第17-2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24-27页 |
第二章 网络环境对思维的负效应研究 | 第27-63页 |
1 网络环境对一般问题解决过程的负效应研究 | 第27-44页 |
·问题解决过程的观点 | 第27-29页 |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试误说” | 第27页 |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顿悟说” | 第27-28页 |
·信息加工论模式 | 第28页 |
·现代认知派的模式 | 第28-29页 |
·网络环境下的一般性问题解决 | 第29-44页 |
·网络环境对问题提出和表征阶段的负效应 | 第30-34页 |
·网络环境对制订计划,寻求解答阶段的负效应 | 第34-39页 |
·网络环境对执行计划,尝试解答阶段的负效应 | 第39-42页 |
·网络环境对评价反思阶段的负效应 | 第42-44页 |
2 网络环境对创造性思维的负效应研究 | 第44-63页 |
·关于创造 | 第44-46页 |
·创造的本质 | 第44-45页 |
·创造的核心 | 第45页 |
·创造与环境 | 第45-46页 |
·网络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负效应 | 第46-63页 |
·网络环境对准备期的负效应 | 第48-51页 |
·网络环境对酝酿期的负效应 | 第51-56页 |
·网络环境对豁朗期的负效应 | 第56-60页 |
·网络环境对检验期的负效应 | 第60-63页 |
第三章 网络环境对想象力的负效应研究 | 第63-73页 |
1 关于想象 | 第63-64页 |
·想象 | 第63页 |
·想象和思维 | 第63页 |
·想象和表象 | 第63-64页 |
2 网络环境下的想象力 | 第64-73页 |
·网络环境更需要想象力 | 第64-65页 |
·网络环境下的表象加工过程 | 第65-73页 |
·网络环境对表象获取的负效应 | 第65-68页 |
·网络环境对表象储备的负效应 | 第68-70页 |
·网络环境对表象提取的负效应 | 第70-71页 |
·网络环境对表象改造的负效应 | 第71-73页 |
第四章 网络环境对高级认知过程负效应的对策研究 | 第73-84页 |
1 客体方面:网络资源建设应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 第73-77页 |
·网络资源的建设应遵循认知过程中能量分配的聚焦性 | 第74-75页 |
·网络资源的建设应依据认知过程中记忆的遗忘规律 | 第75页 |
·网络资源的建设应有利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多维化 | 第75-76页 |
·网络资源的建设应为大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 第76-77页 |
2 主体方面:师生合作,实现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高级认知过程的有效监控和合理调整 | 第77-84页 |
·加强网络环境下一般问题解决过程的有效规划和监控 | 第77-80页 |
·明确学习目标,增强网络学习的计划性和定位感 | 第77-78页 |
·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加强网络环境下的自我监控 | 第78-79页 |
·师生内外评价结合,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 第79-80页 |
·培养网络环境下创造性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 第80-82页 |
·结合实践,创设创造性学习情景 | 第80-81页 |
·学会质疑,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 第81页 |
·张驰有道,诱发创造灵感的产生 | 第81-82页 |
·提高网络环境下表象综合运用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 第82-84页 |
·注重观察,丰富表象储备的素材 | 第82页 |
·加强互动,扩展表象提取的渠道 | 第82-83页 |
·学思并重,深化已有表象的改造 | 第83-8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1 本研究的创新 | 第84页 |
2 本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附录一 | 第91-92页 |
附录二 | 第92-95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