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前言 | 第11-37页 |
1.1光电化学概述 | 第11页 |
1.2光电化学传感器 | 第11-12页 |
1.3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 第12页 |
1.4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阴极和阳极 | 第12-15页 |
1.5光电活性材料 | 第15-19页 |
1.5.1无机半导材料 | 第15-16页 |
1.5.2有机光电材料 | 第16-17页 |
1.5.3复合型光电材料 | 第17页 |
1.5.4量子点及其非光电活性材料 | 第17-19页 |
1.6生物识别探针 | 第19-20页 |
1.7光电流传感的信号策略 | 第20-26页 |
1.7.1能量转移 | 第20-22页 |
1.7.2敏化效应 | 第22-23页 |
1.7.3酶催化效应 | 第23-25页 |
1.7.4空间位阻效应 | 第25-26页 |
1.8PEC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 第26-34页 |
1.8.1免疫分析 | 第26-28页 |
1.8.2核酸分析 | 第28-30页 |
1.8.3酶分析 | 第30-31页 |
1.8.4细胞分析 | 第31-33页 |
1.8.5金属离子检测 | 第33-34页 |
1.8.6小分子检测 | 第34页 |
1.9本文的选题思路和主要工作 | 第34-37页 |
第二章CdTe量子点与Au纳米颗粒之间的能量转移在光电阴极中的应用 | 第37-51页 |
2.1引言 | 第37-38页 |
2.2实验部分 | 第38-41页 |
2.2.1材料和试剂 | 第38-39页 |
2.2.2仪器 | 第39页 |
2.2.3AuNPs-pDNA偶联物的合成 | 第39-40页 |
2.2.4NiO/ITO电极的制备 | 第40页 |
2.2.5CdTe/NiO光电阴极的制备 | 第40页 |
2.2.6阴极DNA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 第40页 |
2.2.7光电化学检测 | 第40-41页 |
2.3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2.3.1设计原理 | 第41-42页 |
2.3.2CdTeQDs和AuNPs的表征 | 第42-43页 |
2.3.3CdTe/NiO光电阴极的SEM表征 | 第43-44页 |
2.3.4CdTe/NiO光电阴极的XPS表征 | 第44-45页 |
2.3.5DNA生物传感器的构建过程 | 第45-46页 |
2.3.6传感电极的光学成像 | 第46-47页 |
2.3.7生物传感器的条件优化 | 第47-48页 |
2.3.8生物传感器的分析性能 | 第48-49页 |
2.4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章基于银包金纳米颗粒信号放大的纳米孔道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51-63页 |
3.1引言 | 第51-52页 |
3.2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3.2.1材料及试剂 | 第52-53页 |
3.2.2实验仪器 | 第53页 |
3.2.3Fe掺杂TiO2纳米片的制备 | 第53-54页 |
3.2.4ZnIn2S4/Fe:TiO2/ITO电极的制备 | 第54页 |
3.2.5AuNPs的合成 | 第54页 |
3.2.6制备AuNPs-pDNA | 第54页 |
3.2.7纳米孔道传感器的制备 | 第54-55页 |
3.3结果与讨论 | 第55-61页 |
3.3.1Fe:TiO2纳米片和ZnIn2S4/Fe:TiO2/ITO电极的表征 | 第55页 |
3.3.2AuNPs和Ag@AuNPs的表征 | 第55-56页 |
3.3.3基于信号关的纳米孔道反应的SEM表征 | 第56-58页 |
3.3.4传感器组装过程表征 | 第58-59页 |
3.3.5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59-60页 |
3.3.6纳米通道生物传感器的性能检测 | 第60-61页 |
3.4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基于AgInS2量子点敏化效应的增强型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CEA | 第63-75页 |
4.1引言 | 第63-64页 |
4.2实验部分 | 第64-67页 |
4.2.1实验所用试剂 | 第64-65页 |
4.2.2实验所用仪器 | 第65页 |
4.2.3溶液的配置 | 第65-66页 |
4.2.4Au/TiO2/ITO电极的制备 | 第66页 |
4.2.5AgInS2量子点的合成 | 第66页 |
4.2.6QD-cDNA偶联物的制备 | 第66页 |
4.2.7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 | 第66-67页 |
4.2.8光电化学检测 | 第67页 |
4.3结果与讨论 | 第67-73页 |
4.3.1适配体传感器的设计原理 | 第67-68页 |
4.3.2Au/TiO2/ITO电极的表征 | 第68页 |
4.3.3AgInS2QDs的表征 | 第68-69页 |
4.3.4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过程 | 第69-70页 |
4.3.5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70-71页 |
4.3.6适配体传感器的性能测试 | 第71-73页 |
4.4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7-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