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

我国现阶段基准利率调整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一) 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页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第10-15页
  (一)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第10-14页
  (二)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第14-15页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第15-16页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二)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第16页
 四、研究方法及全文框架第16-18页
  (一) 研究方法第16-17页
  (二) 全文逻辑框架第17-18页
第二章 基准利率的基本理论概述第18-30页
 一、基准利率的性质、功能及特征第18-22页
  (一) 基准利率的性质第18-19页
  (二) 基准利率的功能第19-20页
  (三) 基准利率的基本特征第20-22页
 二、基准利率的决定机制及合理性评价依据第22-23页
  (一) 基准利率的决定机制第22-23页
  (二) 基准利率合理性的评价依据第23页
 三、基准利率调整的作用机理第23-27页
  (一)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运行的调节机制第23-25页
  (二) 基准利率是货币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第25-26页
  (三) 基准利率调整可以改变经济增长态势第26-27页
  (四) 基准利率变动能够影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进出口状况第27页
 四、研究基准利率调整的理论基础第27-30页
  (一) 货币银行学理论第27-28页
  (二) 市场经济理论第28-30页
第三章 我国基准利率调整的轨迹、背景及效应分析第30-51页
 一、我国基准利率调整的轨迹及阶段划分第30-32页
  (一) 基准利率调整的轨迹第30-31页
  (二) 基准利率调整的阶段划分第31-32页
 二、1996-2003年:基准利率连续下调的背景及效应分析第32-38页
  (一) 1997 年东亚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冲击第32-33页
  (二) 为治理经济萧条而连续8次下调基准利率第33-34页
  (三) 基准利率连续下调的扩大内需效应分析第34-38页
 三、2004-2007年:基准利率上调的背景及效应分析第38-45页
  (一) 经济增长偏快局面及通货膨胀的压力第38-39页
  (二) 基准利率的上调第39-41页
  (三) 基准利率上调的经济紧缩效应分析第41-45页
 四、2008年至今:基准利率大幅下调的背景及效应分析第45-51页
  (一) 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冲击第45-46页
  (二) 基准利率的大幅下调第46页
  (三) 基准利率大幅下调的经济刺激效应分析第46-51页
第四章 国外基准利率调整状况考察及经验借鉴第51-57页
 一、国外基准利率调整状况考察第51-55页
  (一) 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美国基准利率的一再下调第51-53页
  (二) 日本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而下调基准利率第53-55页
 二、国外基准利率变动的经验借鉴第55-57页
  (一) 增强基准利率的可控性、可测性第55页
  (二) 加强金融市场的风险监控第55-56页
  (三)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配合第56-57页
第五章 我国基准利率调整的目标模式及对策思路第57-65页
 一、当前我国基准利率调整的SWOT分析第57-59页
  (一) 基准利率调整的优势(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es)分析第57-58页
  (二) 基准利率调整的机遇(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ens)分析第58-59页
 二、我国基准利率调整的目标模式分析第59-61页
  (一) 近期我国基准利率调整的目标模式——利率走廊模式第59-60页
  (二) 远期我国基准利率调整模式——公开市场操作模式第60-61页
 三、合理调整基准利率的对策思路第61-65页
  (一) 积极推进基准利率调整的体制机制创新第62-63页
  (二)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第63页
  (三) 加强信贷风险监管第63-64页
  (四) 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第64-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eb日志的网络课程使用状况信息采集及评价的研究
下一篇:消费社会背景下中国DM广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