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当前城市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引言第9-14页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 文献综述第10-12页
  1. 关于农民工方面的研究第10页
  2. 关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第10-11页
  3.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研究第11-12页
 (三) 本文主要的研究思路第12页
 (四)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2-14页
一、与本研究相关的概念界定及其之间的关系第14-23页
 (一) 与本研究相关的概念界定第14-19页
  1. 农民工及其特点与发展第14-16页
  2. 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第16-18页
  3. 人文关怀的含义及其特点第18-19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关系第19-23页
  1. 人文关怀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第19-20页
  2. 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要求第20页
  3.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内在契合第20-23页
二、加强城市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客观依据第23-29页
 (一) 理论支撑第23-25页
  1. 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的指导第23-24页
  2. 我国传统的人本理念的继承第24页
  3.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第24-25页
 (二) 实践需要第25-29页
  1.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要求第25-26页
  2. 西方城市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第26-27页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第27-29页
三、当前城市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现状第29-39页
 (一) 主要成就第29-31页
  1. 党和各级政府开始重视第29-30页
  2. 思想问题受到关注第30页
  3. 一些权益得到基本保障第30-31页
 (二) 存在的问题第31-35页
  1. 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第31-32页
  2. 运行机制整体缺失人文关怀第32-33页
  3. 主体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第33页
  4. 教育主体的责任不明确第33-34页
  5. 缺乏良好人文环境的配合第34页
  6. 自身文化素质低下第34-35页
 (三) 原因探析第35-39页
  1. 政策制度的长期影响第35-36页
  2. 教育实施者认识不到位的延缓第36页
  3. 不和谐教育环境的影响第36-37页
  4. 自身素质低下的制约第37-39页
四、当前城市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实施策略第39-54页
 (一) 提高对城市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第39-42页
  1. 逐步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第39-40页
  2.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第40-41页
  3. 明确教育主体的责任第41-42页
 (二) 建立整体关怀的教育管理机制第42-45页
  1. 组建农民工工会第42-43页
  2. 加强社区的生活化教育第43-44页
  3. 优化用人单位的教育管理方式第44-45页
 (三) 关怀城市农民工合理生活需要的获得第45-49页
  1. 关怀合理报酬的获得第45-46页
  2. 保障合法权益的实现第46-47页
  3. 关怀子女受教育情况第47-49页
 (四) 优化城市农民工生存的社会坏境第49-52页
  1. 发挥媒体的正面作用第49-50页
  2. 改变城市居民的歧视态度第50-51页
  3. 改善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条件第51-52页
 (五) 提高城市农民工自身素质第52-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录第57-61页
后记第6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略论清末修律与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启动
下一篇:网络文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