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 第7页 |
二、论文选题的学术研究综述 | 第7-11页 |
三、内容结构、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1页 |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和努力方向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晚清修律的社会背景及历史动因 | 第13-21页 |
一、晚清社会的多元状况 | 第13-17页 |
二、晚清修律的目的和动因 | 第17-21页 |
第二章 西方法文化对晚清修律的影响 | 第21-24页 |
一、传教士与西方法学的输入 | 第21页 |
二、通过翻译出版传播西方法学 | 第21-22页 |
三、通过创办法政学堂培养法律人才吸纳西方法文化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 第24-30页 |
一、法律救国论 | 第24-26页 |
二、尊重人权和自由平等论 | 第26页 |
三、前德后刑与德主刑辅 | 第26-27页 |
四、反对重刑 | 第27-28页 |
五、法贵得人论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晚清修律概况、思考和对我国法律近代化的启示 | 第30-41页 |
一、晚清修律概况 | 第30-32页 |
二、晚清修律的意义 | 第32-35页 |
三、晚清修律的局限 | 第35-38页 |
四、对晚清修律的思考及对我国法律现代化的启示 | 第38-41页 |
结语:晚清法律近代化与社会近代化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