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救援站特长隧道火灾特性及烟气控制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1页 |
·研究背景 | 第16-21页 |
·隧道及其通风方式的发展 | 第16-17页 |
·隧道火灾危害 | 第17-19页 |
·隧道火灾防治对策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试验 | 第21-22页 |
·数值模拟 | 第22-24页 |
·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一般隧道 | 第24-28页 |
·横通道 | 第28页 |
·特长隧道内救援站 | 第28-29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 第29-31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9页 |
·研究意义 | 第29-31页 |
第2章 隧道火灾试验 | 第31-57页 |
·模型试验理论基础 | 第31-41页 |
·量纲分析与相似准则 | 第31-36页 |
·隧道火灾模型试验模拟方法 | 第36-41页 |
·隧道火灾模型试验 | 第41-52页 |
·一般隧道纵向通风火灾模型试验 | 第41-46页 |
·横通道模型试验 | 第46-48页 |
·救援站模型试验 | 第48-49页 |
·隧道自动水喷淋灭火模型试验 | 第49-52页 |
·其它模型试验及大尺寸试验 | 第52-56页 |
·SP局部排烟模型试验 | 第52-53页 |
·SP纵向通风模型试验 | 第53-54页 |
·SP/FOA模型试验 | 第54页 |
·大尺寸试验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3章 数值计算方法 | 第57-68页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57-62页 |
·控制方程 | 第57-58页 |
·紊流模型 | 第58页 |
·燃烧模型 | 第58-59页 |
·换热模型 | 第59-61页 |
·弧形拱顶处理 | 第61-62页 |
·数值计算方法验证 | 第62-67页 |
·网格尺度分析 | 第62-63页 |
·温度分布验证 | 第63-65页 |
·一般隧道和横通道烟气控制验证 | 第65-66页 |
·救援站模型试验验证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纵向通风隧道火灾特性 | 第68-101页 |
·风流与火羽流的相互作用 | 第68-69页 |
·隧道纵向通风条件下火羽流卷吸量 | 第69-70页 |
·隧道顶壁下最高烟气温度 | 第70-78页 |
·较小火灾 | 第70-72页 |
·较大火灾 | 第72-76页 |
·最高烟气温度 | 第76-78页 |
·顶壁下最高烟气温度位置 | 第78-84页 |
·较小火灾 | 第78-79页 |
·较大火灾 | 第79-80页 |
·最高烟气温度位置 | 第80-83页 |
·临界偏转角 | 第83-84页 |
·隧道火焰长度 | 第84-89页 |
·烟气纵向温度分布 | 第89-92页 |
·火源上游 | 第89-90页 |
·火源下游 | 第90-92页 |
·断面烟气温度分布 | 第92-96页 |
·火灾热释放率 | 第96-99页 |
·最大火灾热释放率 | 第96-98页 |
·火灾增长速率 | 第98-99页 |
·小结 | 第99-101页 |
第5章 一般隧道火灾烟气控制 | 第101-116页 |
·临界风速 | 第101-109页 |
·临界Froude数 | 第101-103页 |
·临界Richardson数 | 第103-104页 |
·量纲分析和无量纲模型 | 第104-105页 |
·水喷淋对临界风速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临界风速结果分析 | 第107-109页 |
·与全尺寸测试结果的比较 | 第109页 |
·回流长度 | 第109-114页 |
·回流长度概述 | 第110页 |
·量纲分析 | 第110-111页 |
·回流长度结果分析 | 第111-113页 |
·列车阻塞影响 | 第113-114页 |
·与全尺寸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114页 |
·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6章 横通道烟气控制 | 第116-129页 |
·隧道间横通道 | 第116-117页 |
·横通道烟气控制理论 | 第117-120页 |
·量纲分析 | 第117-118页 |
·横通道防火门高度分析 | 第118-119页 |
·Froude横通道临界风速模型 | 第119-120页 |
·数值计算分析 | 第120-121页 |
·横通道临界风速 | 第121-128页 |
·火源位置影响分析 | 第121-122页 |
·纵向通风速度影响分析 | 第122-123页 |
·火灾热释放率影响分析 | 第123页 |
·横通道防火门宽度分析 | 第123-124页 |
·横通道防火门高度分析 | 第124-125页 |
·横通道临界风速 | 第125-126页 |
·临界Froude数Fr_(cc) | 第126-127页 |
·火源位置最终结果影响分析 | 第127页 |
·模型试验结果与全尺寸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127-128页 |
·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7章 特长隧道内救援站 | 第129-160页 |
·救援站型式及火灾通风模式 | 第129-137页 |
·救援站设置现状 | 第129-135页 |
·救援站功能要求 | 第135页 |
·救援站型式及火灾通风方案 | 第135-137页 |
·救援站模型试验简化方法 | 第137-143页 |
·有效长度分析 | 第137-140页 |
·遮挡高度分析 | 第140-143页 |
·救援站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143-159页 |
·救援站模型试验工况及结果 | 第143-144页 |
·救援站各横通道烟气控制 | 第144-151页 |
·救援站内温度分布 | 第151-155页 |
·横通道防火门处临界烟气温度 | 第155-159页 |
·小结 | 第159-160页 |
第8章 太行山特长铁路隧道内救援站通风优化 | 第160-175页 |
·铁路隧道火灾安全设计的重要参数 | 第160-161页 |
·火灾热释放率及模拟时间 | 第160-161页 |
·控制指标 | 第161页 |
·太行山救援站火灾通风方案 | 第161-163页 |
·太行山1号救援站 | 第161-162页 |
·太行山2号救援站 | 第162-163页 |
·救援站边界条件确定 | 第163-164页 |
·火源位置分析 | 第163页 |
·太行山1号救援站 | 第163-164页 |
·太行山2号救援站 | 第164页 |
·太行山1号救援站左线火灾 | 第164-168页 |
·横通道风速分布 | 第165页 |
·人员高度温度及辐射温度 | 第165-166页 |
·烟气分层 | 第166-167页 |
·火源位置影响 | 第167-168页 |
·各方案的综合比较 | 第168页 |
·太行山1号救援站右线火灾 | 第168-173页 |
·各方案的比较 | 第168-169页 |
·送风斜井优化 | 第169-173页 |
·太行山2号救援站火灾 | 第173-174页 |
·小结 | 第174-175页 |
第9章 隧道自动水喷淋灭火 | 第175-194页 |
·试验工况 | 第175-176页 |
·自动水喷淋模型试验 | 第175-176页 |
·一般水喷淋系统 | 第176页 |
·无喷淋燃烧测试 | 第176页 |
·试验结果 | 第176-181页 |
·自动水喷淋系统分析 | 第181-192页 |
·系统响应 | 第181-186页 |
·系统崩溃条件 | 第186-190页 |
·特殊通风策略 | 第190-191页 |
·特殊激活策略 | 第191-192页 |
·一般水喷淋系统 | 第192页 |
·木剁间火灾蔓延 | 第192-193页 |
·小结 | 第193-194页 |
结论 | 第194-196页 |
致谢 | 第196-197页 |
参考文献 | 第197-20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207-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