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沈阳地铁松花江街站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及控制措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基坑支护及降水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地面沉降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8页
    1.4 小结第18-19页
第二章 基坑降水与渗透及固结基本理论第19-33页
    2.1 基坑降水第19-21页
        2.1.1 深基坑工程中地下水的不良作用第19页
        2.1.2 基坑工程降水作用与降水方法第19-20页
        2.1.3 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第20-21页
    2.2 渗透理论第21-23页
        2.2.1 渗流分析方法第21-22页
        2.2.2 渗流基本理论——达西定律第22-23页
    2.3 固结理论第23-27页
        2.3.1 基坑降水引起的地层固结沉降第23-24页
        2.3.2 太沙基固结理论第24-25页
        2.3.3 比奥固结理论第25-27页
        2.3.4 比奥理论与太沙基理论的比较第27页
    2.4 工程中常用的地面沉降计算方法第27-31页
        2.4.1 基于粘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第27-28页
        2.4.2 土的附加压力计算法第28-29页
        2.4.3 按“比单位变形量”的计算法第29-30页
        2.4.4 按“自由水流失计算”的计算法第30页
        2.4.5 基于弹性理论的地面沉降计算方法第30-31页
    2.5 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松花江街站工程概况与地质条件第33-41页
    3.1 工程概况第33-34页
    3.2 工程地质条件第34-39页
        3.2.1 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状况第34页
        3.2.2 气象概况第34页
        3.2.3 场地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第34-36页
        3.2.4 水文地质条件第36-37页
        3.2.5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第37页
        3.2.6 场地的地震效应评价第37-38页
        3.2.7 岩土参数的分析及选择第38-39页
    3.3 现场抽水试验及水文参数的确定第39-40页
        3.3.1 现场抽水试验概况第39页
        3.3.2 各层土的渗透系数第39-40页
    3.4 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降水方案设计与沉降计算分析第41-49页
    4.1 降水方案设计第41-45页
        4.1.1 降水井设计第41-42页
        4.1.2 降水井排水系统第42-43页
        4.1.3 用电量计算第43页
        4.1.4 井结构设计第43页
        4.1.5 降水井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第43-44页
        4.1.6 降水管理第44页
        4.1.7 潜水残留水处理第44-45页
        4.1.8 水位监测第45页
        4.1.9 周围环境监测第45页
        4.1.10 降水井设施的后期处理第45页
    4.2 由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计算分析第45-47页
    4.3 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 地面沉降的控制措施第49-51页
    5.1 影响沉降的因素分析第49-50页
    5.2 减小沉降的措施第50页
    5.3 小结第50-5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51-53页
    6.1 结论第51-52页
    6.2 建议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作者简介第57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革命根据地教科书研究
下一篇:聚羧酸减水剂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