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煤矿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及支护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围岩变形破坏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围岩变形破坏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巷道围岩控制理论及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机理分析 | 第20-30页 |
2.1 深部巷道破坏灾害特征 | 第20-21页 |
2.1.1 高地应力 | 第20页 |
2.1.2 高渗透压力 | 第20-21页 |
2.1.3 高温度应力 | 第21页 |
2.2 深部巷道破坏灾害表现形式 | 第21-22页 |
2.3 深部岩巷围岩变形破坏现象 | 第22-23页 |
2.4 深部岩巷围岩变形破坏机理 | 第23-30页 |
2.4.1 围岩变形破坏能量分析 | 第23-25页 |
2.4.2 开挖卸荷引起围岩变形破坏机理 | 第25-26页 |
2.4.3 主应力调整引起围岩变形破坏分析 | 第26-30页 |
3 深部岩巷围岩变形破坏基本力学分析 | 第30-36页 |
3.1 非线性问题概述 | 第30-31页 |
3.1.1 材料非线性 | 第30页 |
3.1.2 几何非线性 | 第30-31页 |
3.2 弹塑性分析基本理论 | 第31-36页 |
3.2.1 巷道围岩破坏弹塑性分析 | 第31-34页 |
3.2.2 弹塑性屈服准则 | 第34-36页 |
4 不同侧压系数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数值模拟分析 | 第36-56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36-37页 |
4.2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4.3 巷道围岩破坏分析 | 第38-44页 |
4.4 巷道围岩应力分析 | 第44-53页 |
4.4.1 侧压系数λ=1.5 | 第44-47页 |
4.4.2 侧压系数λ=1.0 | 第47-49页 |
4.4.3 侧压系数λ=0.5 | 第49-52页 |
4.4.4 本节综合分析 | 第52-53页 |
4.5 巷道围岩变形分析 | 第53-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5 不同侧压系数下巷道围岩支护数值模拟分析 | 第56-70页 |
5.1 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56页 |
5.2 围岩稳定性控制机理及方法 | 第56-59页 |
5.2.1 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理论 | 第56-58页 |
5.2.2 深部巷道围岩支护技术措施 | 第58-59页 |
5.3 λ=1.5支护效果分析 | 第59-62页 |
5.3.1 支护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5.3.2 综合分析 | 第62页 |
5.4 λ=1.0支护效果分析 | 第62-65页 |
5.4.1 支护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5.4.2 综合分析 | 第65页 |
5.5 λ=0.5支护效果分析 | 第65-68页 |
5.5.1 支护结果分析 | 第65-68页 |
5.5.2 综合分析 | 第6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结论 | 第70页 |
6.2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作者简历 | 第76-7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