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论文--医疗服务制度论文

基于新制度经济理论的基层社区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1.1 研究背景及立项依据第12-13页
        1.1.1 健康中国建设对基层卫生服务系统产生了新需求第12页
        1.1.2 新时代人民健康需求与基层卫生供给能力的不匹配第12-13页
        1.1.3 提升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第13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文献综述第15-20页
        1.3.1 人力资源与岗位吸引力的关系研究第15-17页
        1.3.2 基层医疗卫生制度对岗位吸引力的作用机制研究第17-19页
        1.3.3 社会环境对岗位吸引力的影响研究第19-20页
        1.3.4 个人目标对岗位吸引力的影响研宄第20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0-24页
        1.4.1 研究内容第20-22页
        1.4.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4.3 技术路线第23-24页
    1.5 本文创新点第24-25页
        1.5.1 理论视角的创新第24页
        1.5.2 理论视阈跨界融合的创新第24页
        1.5.3 研究方法的创新第24-25页
第二章 基层社区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理论及模型第25-42页
    2.1 新制度经济学的机制设计理论第25-28页
        2.1.1 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第25页
        2.1.2 机制设计理论第25-27页
        2.1.3 机制设计理论的应用研究第27-28页
    2.2 行为经济学第28-30页
        2.2.1 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第28页
        2.2.2 理查德·塞勒对行为经济学的拓展第28-29页
        2.2.3 行为经济学的应用研究第29-30页
    2.3 激励理论第30-35页
        2.3.1 双因素理论第30-32页
        2.3.2 马斯洛需求理论第32-35页
    2.4 心流理论第35-37页
        2.4.1 心流体验的内涵及结构维度第35页
        2.4.2 心流体验模型的演变第35-36页
        2.4.3 心流体验的应用研究第36-37页
    2.5 基层社区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模型第37-42页
        2.5.1 潜变量选取与量表的设计第37-39页
        2.5.2 概念模型第39-40页
        2.5.3 测量量表第40-42页
第三章 我国基层社区医疗卫生制度与全科医生制度沿革第42-51页
    3.1 我国基层社区医疗卫生制度第42-46页
        3.1.1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第42-44页
        3.1.2 我国社区医疗卫生制度沿革第44-46页
    3.2 我国全科医生制度孕育与实施第46-48页
        3.2.1 全科医生制度在我国的初步形成第46-47页
        3.2.2 全科医生制度成为“强基层”的重要制度建设第47页
        3.2.3 以全科医生制度为基础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建立第47页
        3.2.4 全科医生的来源和服务形式第47-48页
    3.3 我国基层社区全科医生制度存在的问题第48-51页
        3.3.1 全科医生队伍建设问题第48页
        3.3.2 全科医生轮岗培训问题第48-49页
        3.3.3 基层社区相关问题第49-50页
        3.3.4 其他相关问题第50-51页
第四章 基层社区全科医生发展的国际经验第51-60页
    4.1 美国第51-52页
    4.2 英国第52-54页
    4.3 澳大利亚第54-55页
    4.4 加拿大第55-56页
    4.5 国外全科医生培养的特点及借鉴第56-60页
第五章 基层社区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估第60-73页
    5.1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第60-61页
        5.1.1 问卷设计第60页
        5.1.2 数据采集第60-61页
    5.2 基层社区全科医生现状分析第61-69页
        5.2.1 社会特征第61-63页
        5.2.2 薪酬福利保障状况第63-66页
        5.2.3 自我价值实现状况第66-69页
    5.3 信效度分析第69-73页
        5.3.1 信度分析第69-71页
        5.3.2 效度分析第71-73页
第六章 基层社区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的结构方程分析第73-92页
    6.1 结构方程的应用第73-75页
        6.1.1 结构方程模型的内涵第73页
        6.1.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流程与参考指标第73-75页
    6.2 岗位吸引力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第75-79页
        6.2.1 职业人格验证性因子分析第75-76页
        6.2.2 岗位保健因素验证性因子分析第76-77页
        6.2.3 岗位吸引力全体变量验证性因子分析第77-79页
    6.3 岗位吸引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第79-88页
        6.3.1 职业人格对岗位吸引力影响的实证分析第79-80页
        6.3.2 岗位保健因素对岗位吸引力影响的实证分析第80-81页
        6.3.3 岗位激励因素对岗位吸引力影响的实证分析第81-82页
        6.3.4 岗位保健因素和岗位激励因素的中介效应分析第82-85页
        6.3.5 岗位吸引力影响因素整体模型分析第85-88页
    6.4 假设检验结论与路径影响第88-92页
        6.4.1 模型假设检验结果第88-90页
        6.4.2 岗位吸引力影响因素整体模型的路径系数第90-92页
第七章 提升基层社区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的对策建议第92-104页
    7.1 提升基层社区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的迫切性第92-96页
        7.1.1 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对基层医疗的发展需求第92页
        7.1.2 我国新医改政策目标的必然要求第92-93页
        7.1.3 医学模式转变及社会老龄化现实需求第93-94页
        7.1.4 全科医学教育与全科医生行业发展需要第94-96页
    7.2 基层社区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的对策路径分析第96-99页
        7.2.1 对策路径图第96-97页
        7.2.2 对策调查第97-99页
    7.3 基层医生岗位吸引力的对策建议第99-104页
        7.3.1 不同基层社区的岗位情景,有针对性的采用差异化对策第99-100页
        7.3.2 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基础,建立影响基层社区全科医生岗位的保健因素第100-101页
        7.3.3 以制度建设形成组织认同,可持续促进基层全科医生的职业人格养成第101-102页
        7.3.4 以医生社会价值的心流体验为依据,设计基层社区全科医生岗位的激励因素第102-104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04-107页
    8.1 基本结论第104-105页
    8.2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第105-107页
        8.2.1 设计量表需要优化扩展第105页
        8.2.2 研究层次有待进一步加深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6页
附录第116-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动作业液压挖掘机的铲斗轨迹控制和回转力矩控制研究
下一篇:红曲复方制剂对新加坡高脂血症干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