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ABA与水稻不同衰老表型的关联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5-26页
    1.1 水稻的光合作用第16-17页
    1.2 水稻叶绿素对产量的影响第17-18页
    1.3 水稻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第18-19页
    1.4 ABA在水稻衰老中的作用第19-21页
    1.5 水稻衰老过程中重要基因研究进展第21-24页
        1.5.1 Actin第21页
        1.5.2 SGR第21-22页
        1.5.3 NCED1第22页
        1.5.4 ABA80X1第22页
        1.5.5 NAC2第22-23页
        1.5.6 NYC3第23页
        1.5.7 XHLH、CHLI第23-24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4-26页
第2章 不同衰老表型水稻的光合效能研究第26-31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27页
        2.2.1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第26页
        2.2.2 二氧化碳响应曲线的测定第26-2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7-30页
        2.3.1 光响应曲线拟合第27-28页
        2.3.2 二氧化碳响应曲线第28-30页
    2.4 讨论第30-31页
第3章 叶绿素的快速检测第31-37页
    3.1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1页
        3.1.1 实验仪器第31页
        3.1.2 浸提液配制第31页
    3.2 实验方法第31-32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2-36页
        3.3.1 水稻叶绿素浸提方案的优化第32-34页
        3.3.2 各时期水稻材料中的叶绿素含量比较第34-36页
    3.4 讨论第36-37页
第4章 不同衰老表型水稻内源ABA含量的比较第37-40页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7页
    4.2 实验方法第37-38页
        4.2.1 标准液配制第37页
        4.2.2 样品处理第37-38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8-39页
    4.4 讨论第39-40页
第5章 外源ABA对水稻衰老的影响第40-49页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0-41页
        5.1.1 实验仪器第40页
        5.1.2 实验试剂第40-41页
    5.2 实验方法第41-45页
        5.2.1 种子萌发及材料处理第41-42页
        5.2.2 RNA抽提第42-43页
        5.2.3 反转cDNA第43页
        5.2.4 RT-PCR第43-45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5-48页
        5.3.1 水稻RNA的提取及检测第45页
        5.3.2 外源ABA对水稻幼苗的衰老的影响第45-46页
        5.3.3 叶绿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第46-48页
    5.4 讨论第48-49页
第6章 不同衰老表型水稻中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第49-54页
    6.1 实验材料第49页
        6.1.1 植物材料第49页
        6.1.2 实验仪器第49页
        6.1.3 实验试剂第49页
    6.2 实验方法第49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49-53页
    6.4 讨论第53-54页
第7章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富钾基因型烤烟的筛选及NHX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变异分析
下一篇:转录因子OsbHLH111抑制水稻幼苗生长机理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