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教育机构建筑及科学研究机构建筑论文--高等学校论文

华南地区高校教学楼非正式学习空间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2页
    1.1 选题的来源第10页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0-11页
    1.3 论文研究的方法及内容第11-12页
第2章 非正式学习空间综述第12-28页
    2.1 非正式学习第12-15页
        2.1.1 非正式学习的发展第12-13页
        2.1.2 非正式学习的定义第13-14页
        2.1.3 非正式学习的特征第14页
        2.1.4 非正式学习的形式第14-15页
    2.2 非正式学习空间第15-17页
        2.2.1 高校教学楼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定义第15-16页
        2.2.2 高校教学楼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特征第16-17页
            2.2.2.1 空间的可达性第16页
            2.2.2.2 空间的舒适性第16-17页
            2.2.2.3 空间的多样性第17页
    2.3 国内外案例的分析研究第17-25页
        2.3.1 案例分析1:格拉斯哥城市学院教学中心第17-18页
        2.3.2 案例分析2:威斯敏斯特学院新教学楼第18-19页
        2.3.3 案例分析3:阿伯丁班夫巴肯学院第19-21页
        2.3.4 案例分析4: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学习体验中心第21-23页
        2.3.5 国外案例总结第23-25页
            2.3.5.1 非正式学习空间的位置关系第23页
            2.3.5.2 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形态尺度第23-25页
            2.3.5.3 非正式学习空间的使用方式第25页
    2.4 华南地区建筑特点第25-27页
        2.4.1 华南地区气候特点第25-26页
        2.4.2 华南地区气候对于建筑的要求第26-27页
        2.4.3 华南地区建筑的做法第27页
    2.5 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华南地区教学楼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现状调研第28-53页
    3.1 华南地区教学楼非正式学习空间调研案例情况简介第28页
    3.2 调研案例1:深圳大学文科楼第28-37页
        3.2.1 建筑中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现状分析第29-34页
        3.2.2 建筑中非正式学习空间的需求分析第34-37页
    3.3 调研案例2:华南理工大学a5号教学楼第37-45页
        3.3.1 建筑中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现状分析第38-42页
        3.3.2 建筑中非正式学习空间的需求分析第42-45页
    3.4 调研案例3:香港中文大学伍何曼原楼第45-51页
        3.4.1 建筑中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现状分析第45-48页
        3.4.2 建筑中非正式学习空间的需求分析第48-51页
    3.5 调研案例4:广西大学第十教学楼第51-53页
        3.5.1 建筑中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现状分析第51-53页
第4章 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设计原则和对策第53-83页
    4.1 现状问题汇总第53-56页
        4.1.1 问卷调查图表汇总第53-55页
        4.1.2 使用者需求反馈第55-56页
    4.2 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原则第56-68页
        4.2.1 可达性原则第57-58页
        4.2.2 舒适性原则第58-63页
            4.2.2.1 空间围合第58-60页
            4.2.2.2 空间设施第60-61页
            4.2.2.3 空间位置第61-63页
        4.2.3 多样性原则第63-66页
        4.2.4 季节性原则第66-68页
    4.3 以深圳大学文科楼为例进行改造第68-83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5页
    5.1 论文内容第83页
    5.2 研究成果第83-84页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附录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心理传记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下一篇:当代高校教学楼多层次的开放性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