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东营凹陷南坡典型地层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5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页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9-12页
        1.2.1 研究现状第9-12页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2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2-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二章 地质背景第15-19页
    2.1 区域概况第15-16页
    2.2 区域构造特征第16页
    2.3 区域沉积特征第16-19页
第三章 油气空间分布特征第19-22页
    3.1 油气剖面显示特征第19-21页
    3.2 油气空间显示特征第21-22页
第四章 典型地层油气藏解剖第22-33页
    4.1 金家油田成藏特征第22-27页
        4.1.1 构造特征第22页
        4.1.2 典型油藏解剖第22-27页
    4.2 乐安油田成藏特征第27-33页
        4.2.1 构造特征第27页
        4.2.2 典型油藏解剖第27-33页
第五章 油气运聚特征与成藏动力分析第33-47页
    5.1 流体运聚特征分析第33-39页
        5.1.1 地层水类型及矿化度分析第33-35页
        5.1.2 原油理化性质及分布规律第35-39页
    5.2 成藏动力分析第39-47页
        5.2.1 流体势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的影响第39-41页
        5.2.2 地层压力分析第41-47页
第六章 成藏模式与成藏主控因素第47-60页
    6.1 油气成藏期分析第47-50页
    6.2 东营南坡油气成藏模式第50-52页
        6.2.1 金家油田南北向成藏模式第50-51页
        6.2.2 草桥地区近南北向成藏模式第51-52页
        6.2.3 草桥地区近东西向成藏模式第52页
    6.3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第52-54页
    6.4 油气优势运移方向第54-56页
    6.5 油气运移距离估算第56-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芦湖油田樊29块低渗透储层成因及非均质性研究
下一篇:辽东湾地区稠油藏形成和主控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