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律师制度论文

论律师分级与分类执业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7页
导言第11-2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12-13页
    三、文献综述第13-17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7-18页
    五、论文结构第18-19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9-20页
第一章 律师分级与分类执业概述第20-34页
    第一节 律师分级执业概述第20-30页
        一、律师分级执业的基本内涵第20页
        二、律师分级执业的提出与争议第20-28页
        三、我国当前律师评级现状第28-30页
    第二节 律师分类执业概述第30-34页
        一、律师分类执业的基本内涵第30页
        二、律师分类执业的现状分析第30-34页
第二章 律师分级与分类执业比较分析第34-43页
    第一节 律师分级执业的弊端与实施困境第34-38页
        一、缺乏法律依据第34页
        二、有悖法律服务市场规则第34-36页
        三、分级操作困难第36-37页
        四、律师资源分布不均第37-38页
        五、压缩年轻律师成长空间第38页
    第二节 律师分类执业的价值解读第38-40页
        一、律师术业有专攻第38-39页
        二、律所精品化发展第39页
        三、行业整体良性发展第39-40页
        四、刑事辩护有效发展第40页
    第三节 律师分类执业机制应在我国构建第40-43页
        一、律师专业水平评价体系试点工作展开第40-41页
        二、我国建立律师分类执业机制势在必行第41-43页
第三章 律师出庭机制比较第43-50页
    第一节 诉讼与非诉讼分类执业第43-45页
        一、英国第43-44页
        二、香港第44页
        三、澳大利亚第44页
        四、法国第44-45页
    第二节 私人与公职分类执业第45-46页
        一、美国第45-46页
        二、印度第46页
    第三节 合二为一的混合执业第46-50页
        一、新加坡第46页
        二、德国第46-47页
        三、意大利第47-48页
        四、台湾第48-49页
        五、澳门第49-50页
第四章 我国律师分类执业必要性、可行性第50-60页
    第一节 必要性分析第50-54页
        一、专业化服务需要第50-51页
        二、当事人权益维护需要第51页
        三、法律服务质量提升需要第51-52页
        四、科学化管理需要第52页
        五、改善当前刑事辩护现状的需要第52-54页
    第二节 可行性分析第54-60页
        一、现行律师准入机制是前提第54-56页
        二、律师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第56-57页
        三、司法改革举措的经验借鉴第57-58页
        四、域外实践成功示范第58-60页
第五章 律师分类执业机制构建第60-69页
    第一节 厘清分类基本思路第60-62页
        一、继续发挥统一司法考试作用第60-61页
        二、明确诉讼、非诉讼律师分工第61页
        三、不同类别律师开展执业能力评价第61-62页
        四、执业能力评价是选择律师参考而非出庭依据第62页
    第二节 完善相关配套机制第62-65页
        一、立法完善方面第62-63页
        二、法学教育方面第63-64页
        三、律师准入方面第64页
        四、职前培训方面第64-65页
    第三节 实现律师分类、诉讼评级与出庭诉讼的良好衔接第65-69页
        一、做好律师分类工作是前提第65-66页
        二、做好诉讼律师执业能力评价第66页
        三、提升刑事辩护质量是关键第66-68页
        四、完善出庭律师执业权益保障第68-69页
结语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4-75页
后记第75-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心理强制视角下的欺骗性讯问研究--以美国讯问实践为借鉴
下一篇:论我国引入有效辩护制度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