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心理强制视角下的欺骗性讯问研究--以美国讯问实践为借鉴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引言第10-14页
第一章 心理强制讯问相关概念的厘清第14-22页
    第一节 心理强制的基本概念第14-17页
        一、心理强制的定义第14-15页
        二、心理强制讯问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第15-17页
    第二节 欺骗性讯问的基本概念第17-20页
        一、欺骗性讯问的定义第17页
        二、欺骗性讯问的表现形式第17-20页
    第三节 心理强制与欺骗性讯问的关系第20-22页
第二章 心理强制时代欺骗性讯问的现状第22-32页
    第一节 美国欺骗性讯问的历史沿革第22-24页
    第二节 美国滥用欺骗性讯问策略的后果第24-28页
        一、虚假供述导致错案激增第24-27页
        二、司法公信力丧失第27页
        三、真凶逍遥法外、无辜者牵连受累第27-28页
        四、对侦查人员良知与职业素养的冲击第28页
    第三节 美国欺骗性讯问的法律规制第28-30页
    第四节 我国欺骗性讯问的发展现状第30-32页
        一、法律的现状第30页
        二、实践的现状第30-31页
        三、产生的后果第31-32页
第三章 欺骗性讯问的存与废第32-37页
    第一节 褒贬不一的欺骗性讯问策略第32-33页
        一、完全摒弃欺骗性讯问策略第32页
        二、保留部分欺骗性讯问策略第32-33页
    第二节 欺骗性讯问的实践价值第33-35页
        一、提高诉讼效率第33-34页
        二、节约诉讼成本第34页
        三、解决诉讼难题第34-35页
        四、降低诉讼风险第35页
    第三节 讯问活动的对抗性第35-37页
第四章 欺骗性讯问的临界点探析第37-43页
    第一节 外国(地区)对欺骗性讯问临界点的划分第37-40页
        一、英美法系国家欺骗性讯问的临界点第37-38页
        二、大陆法系地区欺骗性讯问的临界点第38-40页
    第二节 我国欺骗性讯问的临界点探析第40-42页
        一、是否违背司法诚信第40-41页
        二、是否违背公序良俗、违背社会道德第41页
        三、是否对客观事实进行欺骗、影响司法公信力第41页
        四、是否许诺虚假利益第41-42页
    第三节 我国使用欺骗性讯问的其他限制第42-43页
第五章 实践中欺骗性讯问界限的制约第43-54页
    第一节 法律层面上的制约第43-45页
        一、完善法律、法规的规定第43-44页
        二、构建指导性案例制度第44-45页
    第二节 思想层面上的制约第45-47页
        一、转变“唯口供”的思想理念第45-46页
        二、提高侦查人员的法律素养及执法水平第46-47页
    第三节 制度层面上的制约第47-54页
        一、规范结案审查制度第47-49页
        二、建立讯前评估机制第49-50页
        三、完善我国现有的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第50-52页
        四、建立律师在场制度第52-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8-59页
后记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和诉讼地位研究
下一篇:论律师分级与分类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