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一)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关于化学事实性知识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一)提出化学事实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 第16页 |
(二)改善化学事实性知识的教学现状 | 第16页 |
(三)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 第16-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7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7页 |
(三)数理分析法 | 第17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一)核心素养 | 第18页 |
(二)学科核心素养 | 第18-19页 |
(三)化学核心素养 | 第19-20页 |
(四)化学事实性知识 | 第20-21页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一)认知同化理论 | 第21-22页 |
(二)人本主义理论 | 第22页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第22页 |
(四)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第22-23页 |
三、化学事实性知识相关概述 | 第23-26页 |
(一)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 第23-24页 |
(二)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内容 | 第24-25页 |
(三)化学事实性知识的特点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现状调查 | 第26-33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26页 |
二、调查方法 | 第26页 |
三、调查对象 | 第26-27页 |
四、调查结果分析 | 第27-30页 |
五、调查结论 | 第30-33页 |
(一)缺乏学习动机 | 第31页 |
(二)抽象概括水平低 | 第31页 |
(三)不能形成固定的知识结构,割裂知识的内在联系 | 第31-32页 |
(四)缺乏微观与宏观意识 | 第32页 |
(五)学习习惯不良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化学事实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 第33-48页 |
一、创设教学情境策略 | 第33-35页 |
(一)用生活中的例子创建情境 | 第34页 |
(二)使用教具创建情境 | 第34页 |
(三)通过实验教学创造情境 | 第34-35页 |
二、化学事实性知识的概念形成及概念同化教学策略 | 第35-40页 |
(一)概念形成策略 | 第36-38页 |
(二)概念同化策略 | 第38-40页 |
三、信息加工记忆策略 | 第40-43页 |
(一)多感官协同记忆 | 第41-42页 |
(二)知识结构化 | 第42-43页 |
四、知识迁移教学策略 | 第43-45页 |
(一)提高迁移的本质能力——概括 | 第43页 |
(二)重视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 第43-44页 |
(三)重视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复习过程 | 第44-45页 |
(四)强化训练,促进灵活迁移 | 第45页 |
五、探究实验教学策略 | 第45-48页 |
(一)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创新思维 | 第46页 |
(二)实验前:充分利用教材,确保学生的知识储备。 | 第46页 |
(三)实验课中: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实践能力 | 第46-47页 |
(四)实验课后: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基于化学事实性知识的教学策略提出的教学设计 | 第48-54页 |
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 第48页 |
二、教学目标 | 第48-49页 |
三、教学方法 | 第49页 |
四、教学过程设计 | 第49-54页 |
(一)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 第49-50页 |
(二)教学过程 | 第50-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一、结论 | 第54-55页 |
(一)通过调查发现化学事实性知识的教学难点 | 第54页 |
(二)提出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 | 第54-55页 |
(三)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 第55页 |
二、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