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车站及枢纽论文--铁路枢纽论文

基于老年人出行能力的高铁交通枢纽换乘系统评价及仿真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词注释表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选题来源第14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价第14-21页
        1.3.1 客运枢纽换乘过程研究第15-16页
        1.3.2 高铁站换乘枢纽研究第16-18页
        1.3.3 老年人出行特征及能力分析第18-19页
        1.3.4 基于老年人的交通枢纽设计及服务研究第19-20页
        1.3.5 现有研究不足第20-21页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1-27页
        1.4.1 研究内容第21-24页
        1.4.2 技术路线第24-27页
第2章 老年人一般出行生理心理特征及高铁枢纽换乘行为特征数据采集第27-61页
    2.1 老年人一般出行生理特征数据采集第29-41页
        2.1.1 被试对象第29-30页
        2.1.2 测试方案设计第30-34页
        2.1.3 测试结果及数据描述第34-41页
    2.2 老年人一般出行心理特征数据采集第41-52页
        2.2.1 被试对象第42页
        2.2.2 测试方案设计第42-45页
        2.2.3 测试结果及数据描述第45-52页
    2.3 高铁枢纽老年人换乘行为特征数据采集第52-57页
        2.3.1 被试对象第53页
        2.3.2 测试方案设计第53页
        2.3.3 测试结果及数据描述第53-57页
    2.4 高铁枢纽老年人换乘过程观测特征数据采集第57-60页
        2.4.1 被试对象第57-58页
        2.4.2 测试方案设计第58-59页
        2.4.3 测试结果及数据描述第59-60页
    2.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3章 基于生理与心理特征的老年人一般出行能力判别模型第61-90页
    3.1 基于调查的老年人出行生理特征第61-68页
        3.1.1 老年人个体生理特征第62-63页
        3.1.2 出行生理承受能力第63-64页
        3.1.3 出行能量消耗特征第64-67页
        3.1.4 出行生理恢复特征第67-68页
    3.2 基于调查的老年人出行心理特征第68-71页
        3.2.1 环境心理学理论第69页
        3.2.2 出行心理活动特征第69-70页
        3.2.3 出行心理负荷特征第70-71页
        3.2.4 出行心理变化特征第71页
    3.3 基于DNN算法的老年人一般出行能力判别模型第71-78页
        3.3.1 模型选取第71-72页
        3.3.2 深度神经网络DNN算法第72-74页
        3.3.3 输入变量出行生理及心理特征的量化第74-76页
        3.3.4 输出变量一般出行能力的量化第76页
        3.3.5 判别模型第76-78页
    3.4 实证分析第78-89页
        3.4.1 模型建立第78-80页
        3.4.2 模型可靠性检验第80-82页
        3.4.3 对比验证及参数优化第82-84页
        3.4.4 老年人出行能力分析第84-89页
    3.5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4章 高铁枢纽老年人换乘特性及枢纽内出行能力分析第90-121页
    4.1 基于实例的高铁枢纽换乘系统介绍第90-95页
        4.1.1 基于实例的高铁枢纽功能分析第90-91页
        4.1.2 枢纽结构及流线分析第91-92页
        4.1.3 枢纽接驳性及交通方式选择第92-95页
    4.2 基于换乘过程的老年人换乘特性分析第95-101页
        4.2.1 换乘过程流线分析第95-96页
        4.2.2 老年人换乘特性分析第96-101页
    4.3 基于空间逻辑划分的老年人换乘特性分析第101-106页
        4.3.1 进站换乘主要区域换乘特性第101-104页
        4.3.2 出站换乘主要区域换乘特性第104-106页
    4.4 基于改进LASSO算法的高铁枢纽老年人枢纽内出行能力分析第106-119页
        4.4.1 影响因素层次划分第106-107页
        4.4.2 换乘关键点测算模型第107-108页
        4.4.3 影响因素量化分析第108-109页
        4.4.4 基于关键点的换乘能力量化分析第109页
        4.4.5 基于改进LASSO模型的关键点换乘能力影响因素模型第109-110页
        4.4.6 模型算法及结果分析第110-119页
    4.5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第5章 基于老年人出行的高铁换乘系统评价模型第121-138页
    5.1 老年人换乘系统评价指标模型第121-125页
        5.1.1 换乘系统评价指标层次结构第121-122页
        5.1.2 换乘系统评价模型变量分析第122-125页
    5.2 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老年人换乘系统评价模型第125-131页
        5.2.1 受限玻尔兹曼机(RBM)第125-128页
        5.2.2 深度信念网络(DBN)第128-129页
        5.2.3 建立DBN-MR换乘系统评价模型第129-131页
    5.3 实证分析第131-137页
        5.3.1 模型建立第131-133页
        5.3.2 参数优化第133页
        5.3.3 可靠性对比验证第133-135页
        5.3.4 换乘系统评价结果分析第135-137页
    5.4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第6章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老年人高铁枢纽换乘仿真算法及实例验证第138-161页
    6.1 图像识别与目标跟踪算法第138-142页
        6.1.1 基于改进CNN的目标跟踪算法参数训练第138-140页
        6.1.2 人机协同的目标跟踪算法第140-142页
        6.1.3 开发工具与环境第142页
    6.2 基于图像处理的老年人换乘参数训练算法第142-148页
    6.3 基于实例视频数据的参数提取第148-151页
        6.3.1 行人识别训练第148-150页
        6.3.2 人机协同的老年乘客目标跟踪第150-151页
    6.4 老年人换乘过程仿真模型的建立第151-157页
        6.4.1 武汉站的硬件设施参数第152-156页
        6.4.2 其他普通乘客流环境参数第156-157页
        6.4.3 综合仿真模型的软件的实现第157页
    6.5 老年人仿真模型的优化及验证第157-160页
        6.5.1 基于实例的参数优化模型第157-158页
        6.5.2 基于老年人的高铁枢纽换乘实例的对比验证第158-160页
    6.6 本章小结第160-161页
第7章 结论第161-166页
    7.1 研究成果延伸性价值第161-162页
    7.2 研究结论第162-164页
    7.3 创新点第164-165页
    7.4 研究展望第165-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76页
致谢第176-17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77-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突发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疏散组织优化研究
下一篇:爆破振动荷载与地下水协同作用下土质路基边坡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