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1.2.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急疏导组织 | 第15-18页 |
1.2.2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应急行车组织与调度 | 第18-20页 |
1.2.3 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应急协同接运组织 | 第20-23页 |
1.2.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总结 | 第23-24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4-25页 |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第2章 突发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疏散组织理论基础 | 第27-48页 |
2.1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特点与分类 | 第27-31页 |
2.1.1 城市轨道突发事件的内涵与特点 | 第27-28页 |
2.1.2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发生原因与事件等级划分 | 第28-30页 |
2.1.3 基于事件影响的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类型区分 | 第30-31页 |
2.2 突发事件下轨道交通网络客流特性与影响传播机制 | 第31-41页 |
2.2.1 突发大客流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性与影响传播机制 | 第32-37页 |
2.2.2 突发中断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性与影响传播机制 | 第37-40页 |
2.2.3 两种突发事件对城市轨道客流影响的区别与联系 | 第40-41页 |
2.3 突发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疏散组织方式 | 第41-47页 |
2.3.1 城市轨道车站客流应急疏导组织 | 第41-42页 |
2.3.2 城市轨道列车应急行车组织及其适用性 | 第42-44页 |
2.3.3 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协同接运组织及其启动条件 | 第44-45页 |
2.3.4 不同客流疏散组织方式在突发事件中的使用条件 | 第45-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基于智能体仿真技术的城市轨道车站客流应急疏导组织优化策略 | 第48-97页 |
3.1 轨道车站客流应急疏导组织影响因素与客流行为特征 | 第48-54页 |
3.1.1 乘客因素对应急疏导组织的影响 | 第48-49页 |
3.1.2 乘客因素对应急疏导组织的影响 | 第49-51页 |
3.1.3 车站环境因素对应急疏导组织的影响 | 第51-53页 |
3.1.4 客流群体行为特征对应急疏导组织的影响 | 第53-54页 |
3.2 客流行为与决策的智能体仿真 | 第54-62页 |
3.2.1 乘客的智能体属性定义 | 第54-55页 |
3.2.2 基于乘客心理意识的智能体个体行为模拟 | 第55-61页 |
3.2.3 乘客智能体客流群体行为模拟 | 第61-62页 |
3.3 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应急疏导组织环境的向量场模拟 | 第62-69页 |
3.3.1 设施与环境的属性化 | 第62-64页 |
3.3.2 轨道车站环境静态排斥向量场构建 | 第64-67页 |
3.3.3 乘客之间的排斥动态向量场构建 | 第67-68页 |
3.3.4 综合排斥向量场整体作用计算 | 第68-69页 |
3.4 轨道车站应急疏导组织仿真实现方法与流程 | 第69-75页 |
3.4.1 轨道车站应急疏导组织中乘客行为仿真具体实现方法 | 第69-72页 |
3.4.2 客流典型应急交通组织行为的场景模拟 | 第72-75页 |
3.4.3 车站客流应急疏导组织整体仿真算法实现流程 | 第75页 |
3.5 轨道车站应急疏导组织仿真实例分析与优化策略 | 第75-96页 |
3.5.1 轨道车站的实例描述与基础数据 | 第76-77页 |
3.5.2 车站应急疏导组织场景模化与参数设置 | 第77-81页 |
3.5.3 车站应急疏导组织场景设计 | 第81-82页 |
3.5.4 车站应急疏导组织场景的仿真计算 | 第82-94页 |
3.5.5 车站内部客流应急疏导组织优化策略分析 | 第94-9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4章 基于两阶段优化的突发大客流事件下城市轨道列车应急行车组织优化.. | 第97-136页 |
4.1 突发大客流事件下城市轨道列车应急行车组织方法 | 第97-104页 |
4.1.1 轨道交通折返站的设立 | 第97页 |
4.1.2 突发大客流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行车交路的设置 | 第97-101页 |
4.1.3 突发大客流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停站方案的制定 | 第101-104页 |
4.1.4 城市轨道列车应急行车组织优化步骤与阶段划分 | 第104页 |
4.2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行车交路阶段优化 | 第104-111页 |
4.2.1 应急行车交路优化问题描述 | 第104-105页 |
4.2.2 应急行车交路优化模型假设与参数设定 | 第105-106页 |
4.2.3 不同应急行车交路的优化模型构建与选择条件 | 第106-110页 |
4.2.4 应急行车交路方案优化模型的求解思路 | 第110-111页 |
4.3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应急停站方案阶段优化 | 第111-125页 |
4.3.1 列车应急停站方案的优化目标 | 第111-112页 |
4.3.2 不同类型的列车停站方案优化模型的构建与适用条件 | 第112-124页 |
4.3.3 停站优化模型的求解方法 | 第124-125页 |
4.4 突发大客流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应急行车组织实例分析 | 第125-134页 |
4.4.1 实例路线基础数据及客流分析 | 第125-126页 |
4.4.2 突发大客流事件下应急行车交路方案的制定 | 第126-130页 |
4.4.3 突发大客流事件下应急停站方案的制定 | 第130-13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第5章 突发中断事件下城市轨道—地面公交应急协同接运组织优化.. | 第136-169页 |
5.1 突发中断事件下城市轨道—地面公交应急协同接运的总体描述 | 第136-143页 |
5.1.1 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协同接运组织的主要步骤 | 第136-138页 |
5.1.2 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协同接运组织的方式选择与路线衔接 | 第138-141页 |
5.1.3 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协同接运组织的优化原则与目标 | 第141-143页 |
5.2 突发中断事件下轨道交通应急行车组织调整 | 第143-147页 |
5.2.1 突发中断事件下城市轨道应急行车交路的设置 | 第143-144页 |
5.2.2 突发中断事件下轨道交通应急最优线路调整 | 第144-147页 |
5.3 城市轨道—地面公交应急协同接运最优路径优化 | 第147-152页 |
5.3.1 应急协同接运最优路径优化模型的总体描述 | 第147-148页 |
5.3.2 应急协同接运组织路径与环境分析 | 第148-150页 |
5.3.3 应急协同接运最优路径计算与合并方法 | 第150-152页 |
5.4 城市轨道—地面公交应急协同接运车辆调度方案优化 | 第152-158页 |
5.4.1 应急协同接运车辆调度优化问题与模型构建 | 第152-155页 |
5.4.2 不同线路条件下应急协同接运车辆分配求解思路 | 第155-158页 |
5.5 突发事件下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应急协同接运组织优化实例分析 | 第158-168页 |
5.5.1 轨道交通单线路应急协同接运组织实例分析 | 第158-160页 |
5.5.2 轨道交通复杂线路应急协同接运组织实例分析 | 第160-16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68-16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9-173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69-171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71-172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72-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173-179页 |
致谢 | 第179-18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情况 | 第180-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