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鳞翅目害虫论文

自然庇护所对棉铃虫Cry1Ac抗性演化的影响及显性Bt抗性基因的鉴定

摘要第7-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60页
    1 棉铃虫的危害与防治第16-20页
        1.1 棉铃虫的危害第16-17页
        1.2 棉铃虫的防治第17-18页
        1.3 Bt棉的生态效益第18-20页
    2 Bt毒素的种类与应用第20-26页
        2.1 Bt毒素的种类和命名第20-21页
        2.2 Bt毒素的空间结构域及功能第21-25页
        2.3 Bt毒素基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第25-26页
    3 靶标害虫田间种群对Bt作物的抗性演化第26-37页
        3.1 Bt抗性检测方法第26-31页
        3.2 靶标昆虫Bt抗性的田间演化第31-34页
        3.3 影响Bt抗性田间演化的因素与抗性治理策略的制订第34-37页
    4 Cr毒素的作用方式与昆虫抗性分子机理第37-57页
        4.1 Cry毒素的蛋白酶解反应与Bt抗性第38-39页
        4.2 Cry1A毒素与特异受体的结合与Bt抗性第39-51页
        4.3 中肠上皮细胞层的坍塌和再生能力增强与Bt抗性第51-57页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57-60页
第二章 自然庇护所对棉铃虫Cry1Ac抗性演化的影响第60-9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2-72页
        1.1 供试棉铃虫及室内饲养第62-63页
        1.2 Bt毒素第63页
        1.3 人工饲料生物测定第63-64页
        1.4 田间种群抗性个体频率检测第64页
        1.5 抗性个体中携带非隐性抗性基因个体比例检测第64-66页
        1.6 计算机建模第66-70页
        1.7 数据统计分析第70-7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2-84页
        2.1 棉铃虫田间种群Bt抗性演化第72-75页
        2.2 棉铃虫在Bt棉上的显性抗性第75-76页
        2.3 棉铃虫在非Bt棉花上的适合度第76-78页
        2.4 田间有效庇护所比例评估第78-80页
        2.5 计算机模拟棉铃虫Cry1Ac抗性演化第80-84页
        2.6 模型预测与田间实际Cry1Ac抗性演化的拟合第84页
    3 讨论第84-92页
        3.1 北方棉区棉铃虫田间种群的Bt抗性演化第84-86页
        3.2 自然庇护所对棉铃虫Bt抗性演化的影响第86-89页
        3.3 北方棉区需要施行更加有效的抗性治理策略第89-92页
第三章 棉铃虫对Bt棉的显性抗性及对Cry2Ab毒素的交互抗性第92-11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4-98页
        1.1 Bt毒素、生物测定和试虫饲养第94页
        1.2 供试棉铃虫室内品系第94-95页
        1.3 分离田间抗性基因建立纯合抗性品系第95-96页
        1.4 AY2和QX7对Cry1Ac毒素的抗性遗传方式第96-97页
        1.5 AY2和QX7对Bt棉的抗性遗传方式第97页
        1.6 Bt棉叶片中Cry1Ac毒素剂量检测第97-98页
        1.7 数据统计分析第9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8-107页
        2.1 抗性品系AY2和QX7的分离纯化第98-99页
        2.2 AY2和QX7中抗性等位基因的遗传方式第99-106页
        2.3 AY2和QX7对Cy1Aa,Cry1Ab和Cry2Ab毒素的交互抗性第106-107页
    3 讨论第107-110页
        3.1 北方棉区棉铃虫田间种群功能性显性抗性的演化第107-108页
        3.2 显性抗性品系AY2和QX7对不同Bt毒素的交互抗性第108-110页
第四章 遗传连锁分析定位棉铃虫Cry1Ac显性抗性QTL第110-13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2-121页
        1.1 供试昆虫第112-113页
        1.2 Bt毒素与生物测定第113页
        1.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定位抗性数量性状位点(QTL)第113-115页
        1.4 抗性与染色体连锁分析定位抗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第115-119页
        1.5 抗性与抗性基因连锁分析定位QTL第119-12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21-130页
        2.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QTL第121-123页
        2.2 抗性与染色体连锁分析定位携带抗性基因的染色体第123-126页
        2.3 HaChr09和HaChr10上SNP标记与抗性表型连锁分析定位QTL第126-130页
    3 讨论第130-136页
        3.1 棉铃虫Cry1Ac抗性品系的抗性分子机理第130-131页
        3.2 靶标昆虫对Cry1A毒素的抗性分子机理第131页
        3.3 遗传连锁分析定位QTL在Bt抗性基因鉴定中的应用第131-136页
第五章 棉铃虫四跨膜蛋白单氨基酸突变与Cry1Ac显性抗性紧密连锁第136-16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8-147页
        1.1 供试昆虫第138-139页
        1.2 Bt毒素与生物测定第139-140页
        1.3 基于SNP标记和Cry1Ac筛选分离AY2中的抗性基因第140-141页
        1.4 遗传连锁分析精细定位AY2-10中的抗性基因第141-142页
        1.5 抗性品系AY2-9和AY2-10的抗性遗传方式第142页
        1.6 抗性QTL内候选基因在AY2和SCD中的比较第142-144页
        1.7 AY2和SCD中肠BBMV与Cry1Ac的结合第144-146页
        1.8 信号通路基因抑制剂对Cry1Ac毒力的增效作用第146-147页
        1.9 抗性基因HaTSPAN1中单氨基酸突变的检测第1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47-159页
        2.1 抗性品系AY2-9和AY2-10的抗性遗传方式第147-149页
        2.2 显性抗性品系AY2-10中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第149-150页
        2.3 QTL内候选基因在AY2和SCD中的差异第150-153页
        2.4 AY2和SCD中HaTSPAN1基因差异与突变检测第153-156页
        2.5 AY2和SCD中肠BBMV与Cry1Ac的结合第156-158页
        2.6 信号通路基因抑制剂对AY2-10显性抗性的抑制作用第158-159页
    3 讨论第159-166页
        3.1 Cry毒素抗性基因的图位克隆第159-160页
        3.2 四跨膜蛋白基因HaTSPAN1在显性抗性中的功能预测第160-163页
        3.3 北方棉区棉铃虫显性抗性演化和显性抗性监测第163-166页
全文总结第166-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20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00-202页
致谢第202页

论文共2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酶溶杆菌OH11中第二信使c-di-GMP调控抗菌物质HSAF生物合成的信号通路研究
下一篇:产酶溶杆菌OH11中DF(Diffusible Factor)群体感应系统参与抗菌物质HSAF生物合成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