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起重机械与运输机械论文--装卸机械论文--集装箱、装卸容器论文

集装箱物流在途状态智能感知与异常识别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第13-16页
        1.3.1 课题来源第13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3 论文组织与结构第14-16页
第2章 集装箱物流异常状态分析第16-21页
    2.1 集装箱物流概述第16-17页
    2.2 集装箱物流异常状态分析第17-19页
    2.3 集装箱物流异常状态的特征参数选择第19-20页
        2.3.1 特征参量的选择原则第19-20页
        2.3.2 特征参量的确定第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集装箱物流在途状态感知装置研究第21-45页
    3.1 感知装置整体方案分析第21-23页
        3.1.1 感知装置框架搭建第21-22页
        3.1.2 感知装置结构分析第22-23页
    3.2 感知装置硬件电路设计第23-38页
        3.2.1 微控制器选型设计第23-24页
        3.2.2 完整性感知电路设计第24-26页
        3.2.3 环境状态感知电路设计第26-30页
        3.2.4 运行状态感知电路设计第30-35页
        3.2.5 运输路线感知电路设计第35-38页
    3.3 感知装置软件流程分析第38-44页
        3.3.1 信息采集流程分析第38-42页
        3.3.2 通信协议制定第42-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集装箱物流在途状态异常识别研究第45-79页
    4.1 在途状态异常识别研究概述第45-49页
        4.1.1 在途状态异常识别研究的目标第45页
        4.1.2 在途状态异常识别的理论基础第45-48页
        4.1.3 在途异常异常识别的流程分析第48-49页
    4.2 在途状态异常识别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9-58页
        4.2.1 在途状态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9-50页
        4.2.2 指标异常识别准则的建立第50-58页
    4.3 基于FAHP-FIE的在途状态异常识别模型研究第58-78页
        4.3.1 建立评价集第58-59页
        4.3.2 建立因素集第59页
        4.3.3 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第59-65页
        4.3.4 确定指标隶属度函数第65-77页
        4.3.5 在途状态异常识别第77-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5章 智能感知装置与异常识别模型实验论证第79-97页
    5.1 在途状态智能感知装置研制第79-89页
        5.1.1 感知装置的研制第79-80页
        5.1.2 感知装置的实验第80-89页
    5.2 在途状态异常识别模型仿真分析第89-96页
        5.2.1 异常识别窗体搭建第89-90页
        5.2.2 异常识别实验论证第90-96页
    5.3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97-99页
    6.1 研究工作总结第97-98页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98-99页
致谢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5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垛机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下一篇:圆柱凸轮连续传动机构凸轮廓面修形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