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15页 |
ABSTRACT | 第15-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0页 |
1.1 引言 | 第18-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7页 |
1.2.1 导航卫星精密定轨与时间同步 | 第21-23页 |
1.2.2 精密定位增强系统 | 第23-26页 |
1.2.3 广播星历拟合 | 第26-27页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7-28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2章 卫星导航定位定轨基本理论 | 第30-48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 | 第30-34页 |
2.2.1 坐标系统及其相互转换 | 第30-32页 |
2.2.2 时间系统及其相互转换 | 第32-34页 |
2.3 卫星运动方程及其数值解法 | 第34-40页 |
2.3.1 运动方程 | 第34-35页 |
2.3.2 变分方程 | 第35页 |
2.3.3 数值积分 | 第35-36页 |
2.3.4 摄动力模型 | 第36-40页 |
2.4 几何观测模型 | 第40-44页 |
2.4.1 观测方程 | 第40-41页 |
2.4.2 观测值的线性组合 | 第41-42页 |
2.4.3 观测值的线性化 | 第42-43页 |
2.4.4 观测模型的误差模型 | 第43-44页 |
2.5 参数估计 | 第44-46页 |
2.5.1 最小二乘 | 第45-46页 |
2.5.2 序贯滤波 | 第4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3章 高中低轨卫星的全球实时厘米级导航系统理论与方法 | 第48-65页 |
3.1 引言 | 第48-49页 |
3.2 星地星间联合定轨 | 第49-52页 |
3.3 高精度快速定位 | 第52-56页 |
3.4 低轨卫星广播星历模型 | 第56-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高中低轨卫层今球实时厘米级导航原型系统 | 第65-80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高中低轨道卫星导航系统设计 | 第65-72页 |
4.2.1 系统构成 | 第65-69页 |
4.2.2 流程设计 | 第69-70页 |
4.2.3 接口设计 | 第70-72页 |
4.3 软件实现 | 第72-78页 |
4.3.1 卫星星历仿真 | 第73-75页 |
4.3.2 观测数据仿真 | 第75-77页 |
4.3.3 星地星间联合定轨 | 第77-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5章 导航卫星精密定轨与时间同步 | 第80-93页 |
5.1 引言 | 第80-84页 |
5.2 地面区域监测站定轨 | 第84-86页 |
5.3 地面区域监测站联合KA相控阵链路数据定轨 | 第86-89页 |
5.3.1 星间观测数据误差方案1 | 第87-88页 |
5.3.2 星间观测数据误差方案2 | 第88-89页 |
5.4 低轨卫星监测站数据对导航星座定轨钟差精度的提升 | 第89-91页 |
5.5 星间链路与低轨监测站的导航星座性能提升比较 | 第91-9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6章 高中低轨道全球实时厘米级导航定位系统服务性能研究 | 第93-113页 |
6.1 引言 | 第93页 |
6.2 低轨导航卫星对导航定位服务性能的贡献 | 第93-106页 |
6.2.1 地面覆盖性 | 第97-100页 |
6.2.2 PDOP值 | 第100-101页 |
6.2.3 伪距单点定位精度 | 第101-103页 |
6.2.4 PPP定位收敛速度 | 第103-104页 |
6.2.5 PPP定位精度 | 第104-106页 |
6.3 低轨导航卫星广播星历设计及拟合精度分析 | 第106-111页 |
6.3.1 新的模型与旧的模型的比较 | 第106-109页 |
6.3.2 拟合弧长对低轨导航卫星广播星历精度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3-116页 |
7.1 主要工作总结 | 第113-114页 |
7.2 进一步研究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3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 | 第130-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