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1页 |
1.1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1.1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概况 | 第11-13页 |
1.1.2 重组WSSV病毒囊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 重组疫苗的稳定性研究 | 第14-17页 |
1.2.1 重组疫苗 | 第14-17页 |
1.3 重组疫苗的安全性 | 第17-18页 |
1.3.1 转基因生物制品的安全性 | 第17-18页 |
1.3.2 重组疫苗的安全性 | 第18页 |
1.4 外源基因表达量定量方法和单克隆抗体 | 第18-20页 |
1.4.1 外源基因表达量定量方法 | 第18-19页 |
1.4.2 单克隆抗体 | 第19页 |
1.4.3 动物攻毒实验 | 第19-20页 |
1.5 本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转vp28基因蓝藻中载体质粒的稳定性 | 第21-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2.1.1 实验对象 | 第22-23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1.3 培养基与常用试剂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2.2.1 转基因用载体质粒pRL-489-vp28的稳定性 | 第24-25页 |
2.2.2 含pRL-489-vp28大肠杆菌TOP10的有效活菌数检测 | 第25页 |
2.2.3 检测用载体质粒标准品pGM-T-WSSV-vp28的稳定性 | 第25-26页 |
2.2.4 含pGM-T-WSSV-VP28大肠杆菌TOP10的有效活菌数检测 | 第26页 |
2.2.5 有无选择压力下转vp28基因蓝藻的传代稳定性检测 | 第26-27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7-31页 |
2.3.1 大肠杆菌TOP10中载体质粒pRL-489-vp28的稳定性 | 第27-28页 |
2.3.2 大肠杆菌TOP10中载体质粒标准品pGM-T-WSSV-vp28的稳定性 | 第28页 |
2.3.3 四种转化大肠杆菌TOP10培养时间与生长(OD600值)关系 | 第28-29页 |
2.3.4 四种转化大肠杆菌TOP10有效活菌数与培养时间关系 | 第29-30页 |
2.3.5 有无选择压力下转vp28基因蓝藻的传代稳定性 | 第30-31页 |
2.4 讨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不同储存温度下转vp28基因蓝藻重组疫苗的稳定性 | 第33-4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3-35页 |
3.1.1 实验对象 | 第33-34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38页 |
3.2.1 重组疫苗的藻种纯化 | 第35页 |
3.2.2 重组疫苗的规模化培养和采收 | 第35页 |
3.2.3 储存前的分装 | 第35页 |
3.2.4 储存后重组疫苗的外观和pH变化 | 第35-36页 |
3.2.5 重组疫苗的总RNA提取和RT-qPCR检测 | 第36-37页 |
3.2.6 总蛋白的提取和检测 | 第37页 |
3.2.7 VP28蛋白的WesternBlot检测 | 第37-38页 |
3.2.8 重组疫苗免疫处理后攻毒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活性检测 | 第38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8-46页 |
3.3.1 重组疫苗的外观变化 | 第38-40页 |
3.3.2 重组疫苗的pH变化 | 第40-41页 |
3.3.3 重组疫苗样品中VP28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41-43页 |
3.3.4 VP28蛋白的WesternBlot定性鉴定 | 第43-45页 |
3.3.5 重组疫苗免疫处理后攻毒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活性 | 第45-46页 |
3.4 讨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用冻融法处理转vp28基因蓝藻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 | 第47-58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7-49页 |
4.1.1 实验对象 | 第47-48页 |
4.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8-4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4.2.1 冻融法处理转vp28基因蓝藻保证重组疫苗安全性 | 第49-51页 |
4.2.2 反复冻融后重组疫苗有效成分的检测 | 第51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1-57页 |
4.3.1 冻融法处理后转vp28基因鱼腥藻细胞的损伤率 | 第51-53页 |
4.3.2 转vp28基因鱼腥藻细胞的显微变化 | 第53-54页 |
4.3.3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 | 第54-55页 |
4.3.4 冻融后固体培养蓝藻细胞的生长 | 第55-56页 |
4.3.5 冻融处理后转vp28基因蓝藻重组疫苗的稳定性 | 第56-57页 |
4.4 讨论 | 第57-58页 |
总结和创新点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科研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