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教学研究和改革论文

澳大利亚跨文化理解融入学科教学的研究--以中学历史学科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9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第15-20页
        一、研究缘起第15-19页
        二、研究意义第19-20页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第20-27页
        一、文化和文化身份第20-22页
        二、跨文化理解与跨文化理解教育第22-24页
        三、相关概念辨析第24-27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27-43页
        一、跨文化理解融入学科教学的基本理念第28-33页
        二、跨文化理解融入学科教学的实践路径第33-39页
        三、澳大利亚跨文化理解融入学科教学的研究现状第39-43页
        四、已有研究评述第43页
    第四节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第43-49页
        一、研究内容第43-44页
        二、研究思路第44-45页
        三、研究方法第45-49页
第二章 澳大利亚跨文化理解教育的沿革与支持第49-62页
    第一节 澳大利亚跨文化理解教育的历史沿革第49-52页
        一、内部文化冲突不断,多元文化主义萌芽(20 世纪70 年代)第49-50页
        二、关注多元文化,强调国内种族间跨文化理解(2000-2008 年)第50页
        三、跨文化理解纳入“关键能力”,强调亚洲交往(2008-至今)第50-52页
    第二节 澳大利亚跨文化理解教育的课程支持第52-58页
        一、澳大利亚跨文化理解的基本理念第52-53页
        二、澳大利亚跨文化理解的课程规划与设置第53-56页
        三、澳大利亚跨文化理解的基本要素和阶段目标第56-58页
    第三节 澳大利亚跨文化理解教育的项目支持第58-60页
        一、教师跨文化理解专业发展项目第58-59页
        二、澳大利亚-亚洲学校桥梁项目第59-60页
        三、通过英语和历史学科融入亚洲项目第60页
    第四节 澳大利亚跨文化理解教育的监测报告第60-62页
第三章 设计层面:澳大利亚跨文化理解融入历史学科的顶层设计第62-88页
    第一节 内容分析对象第62-66页
        一、七至十年级历史学习主题第62-64页
        二、历史各级主题下的学习内容第64-66页
    第二节 跨文化理解融入历史学科的顶层设计分析第66-88页
        一、成就目标阶段具体,层层深化第67-72页
        二、教学内容强调文化联系性,关注亚洲第72-79页
        三、要素内涵着重文化探索,回归文化身份重塑第79-81页
        四、教学实施注重识别过去观点,关注文化事件后果影响第81-85页
        五、评估及报告侧重多元定性评估第85-87页
        六、小结第87-88页
第四章 实施层面:澳大利亚跨文化理解融入历史学科的教学实践第88-113页
    第一节 资料来源第88-90页
        一、课堂教学资源的搜集第88-89页
        二、学生评估作业的搜集第89页
        三、访谈资源的搜集第89-90页
    第二节 跨文化理解融入历史学科的教学实践分析第90-113页
        一、教学内容多元灵活,强调亚洲与土著第90-93页
        二、要素内涵着重文化认识及尊重第93-95页
        三、教学实施注重浸润式与深度文化探究第95-103页
        四、评估及报告已知四种评估,定性为主第103-108页
        五、其他多途径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第108-111页
        六、小结第111-113页
第五章 澳大利亚跨文化理解融入学科教学的经验和启示第113-123页
    第一节 澳大利亚跨文化理解融入学科教学的经验第113-118页
        一、课程规划契合国家亚洲战略,教学评一致第113-114页
        二、教学内容突出“跨”文化与学科特质第114-115页
        三、成就目标遵循整体规划,层层递进第115页
        四、教学实施强调因“材”施教,深度学习第115-117页
        五、教学评估方式多元,定性为主第117-118页
    第二节 澳大利亚跨文化理解融入学科教学对我国的启示第118-120页
        一、提高多方跨文化理解意识第118页
        二、构建多学科渗透的跨文化理解目标体系第118-119页
        三、形成具体翔实、教学评一致的跨文化理解课程规划第119-120页
        四、细致教师指导,促进跨文化理解深度学习第120页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第120-123页
        一、研究局限第120-121页
        二、研究展望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9页
附录第129-133页
后记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社区矫正问题研究
下一篇:IBDP中的TOK课程与学科教学的互动联系--基于课程指南及教材文本的分析